在游龍號的身后,是大明的主力戰艦,丁型五桅過洋船,這是改進型專門用于作戰使用,五桅過洋船一共有二十艘,這不是大明水師的全部,而是五分之一,因為只有三萬水師的水師總兵陳璘的本部,剩余的水師有參將分別鎮守于大明五大市舶司。
一百五十艘的三桅夾板艦,緊隨其后,再往后就是延展到了天邊的四百艘戰座船,參加操閱軍馬的戰座船只有這些,一共571艘船,就這樣靜靜的停在海面之。
閱艦式
“大明水師總兵陳璘,參見陛下陛下威武大明水師參閱軍兵三萬三千人,571艘戰船已全部準備就緒”陳璘站在觀禮臺前,中氣十足的喊道,他沒有下跪,大明軍禮有定,帶甲不行全禮。
觀禮臺距離陳璘只有十步的距離,朱翊鈞站了起來,往前走了一步,開口說道“大明軍威武傳朕旨意,揚帆”
“陛下威武”陳璘高聲喊道,他身后的兩名參將,和數名千總轉過身去。
“陛下有旨,揚帆”陳璘站在一列火炮面前,他身后的牙旗開始揮舞,一名旗手手里的朱紅色小旗揮舞而下,十八門火炮的藥捻被點燃,這是禮炮,主要目的就是以壯聲勢。
十八門火炮同時響起之后,號角聲和鼓聲從平緩到急促。
陳璘再次轉身大聲的喊道“回稟陛下,水師大閱已開始,臣請命船”
“準。”朱翊鈞再次揮手。
在船帆逐漸升起的同時,陳璘、參將、千總開始登船,一條條小船,帶著軍將登船,在軍將完成登船之時,船帆完全升起。
朱翊鈞立刻察覺到了不同,大明京營的指揮主要是號角、鼓聲、鐵鉦、旗幟,而水師則主要是哨聲、旗語為主,哨聲尖銳,有長有短,不同顏色的小旗,在不停的揮舞著,大明水師開始有條不紊的行動著。
船只開始緩緩移動了起來,大明船隊開始變陣,從陳列到以游龍號為首的單列,排成了一排,通過了觀禮臺之前,這個距離,仍在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外,
而在遠離觀禮臺之后,船隊向著靶場開火,靶場是設立在海面之,轟鳴聲在海面響起,硝煙滾滾,被海風吹得越來越遠。
朱翊鈞看著炮口的火舌在不斷的噴吐著,各種各樣的火炮不斷的對著靶場宣泄著火力,這年代的大閱不僅僅是水師軍械的展示,還有演練,顯然水師訓練有序,沒有辜負皇帝陛下的期許和大量投入。
水師的艦船,在不停的通過觀禮臺,而戚繼光始終眼睛微瞇的看著海,戚繼光在東南平倭的時候,可是有艦隊的,清剿倭寇沒有船只是萬萬不可的,他擁有極為豐富的海作戰經驗,所以這些船只,只要稍微有所異動,動作變形,戚繼光就會立刻反應。
朱翊鈞并不擔心水師會叛亂之類的事兒,因為帝國的艦隊,只能依靠帝國生存。
在永樂年間,帝國龐大的艦隊,四百料的戰座船是不納入戰艦計算范圍之內的,誠然五桅過洋船更加的先進一些,但規模還是不如永樂年間,在朱棣病逝于親征之后,興文匽武和止下西洋的風力之下,龐大的帝國艦隊,靜靜的腐爛在了港口之,最后沉沒,消失不見。
就這五分之一水師,朱翊鈞敢說,世界沒有任何國家或者集體可以養得起這樣一支龐大水師,連日不落的西班牙,也養不起。
“那是什么玩意兒”朱翊鈞忽然驚訝的說道。
張居正從千里鏡看向了海面,艦隊正在有序的通過之時,一個奇形怪狀的東西,從海逐漸升起,一共升起了十余架,而這十余架不明飛行物,兩側和身后帶著小帆,在風的作用下,不停的變換著方向,緩緩的向著觀禮臺的西北方向飛去。
很快不明飛行物來到了觀禮臺之,而后緩緩降落在了觀禮臺之前,朱翊鈞才了然,熱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