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分勤勞的大明皇帝,忙碌著大明庶務的時候,大明遠洋商隊從琉球首里那霸港剛剛出發,開始返回松江府。
從萬歷十年三月從松江府出發后,到萬歷十一年五月初三,離開大明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大明遠洋商隊終于回家了,比預計要早了一個月的時間,是因為從泰西到蒙兀兒國的旅途十分順利,大明收復了馬六甲海峽,對西洋有了很強的影響力。
沿途的總督府和港口,都不敢太為難大明的船隊,生怕大明的船艦突然出現在他們的港口。
“回家了。”劉吉站在了船首,迎著海風,看著遼闊的海面,心情前所未有的喜悅,同樣還有一些惶恐,近鄉情怯。
舟師陳天瑞是上一次前往環球航行的舟師,這一次仍然由他負責引領,這一次環球航行,極大的豐富了星圖,而且還帶出了四個同樣有遠洋能力的舟師,這四個舟師,和陳天瑞一樣,都屬于大明水師。
“即便是前往琉球,也必須要大船,大明要是有個地中海那樣的澡盆就好了。”陳天瑞看向了南方,那里是一條大黑溝,從月港出發,要先到寧波雙嶼,才能抵達琉球,繞道前往雞籠島淡水鎮,大黑溝就是一道海上的天塹,阻攔著大明對大洋的開拓。
大黑溝的水不深,但水文信風多變,得在澎湖巡檢司,等待風向變化才能前往雞籠島的興隆莊。
有一個澡盆,就代表著航海技術可以穩步發展,一點點的邁向遠洋,邁向深藍。
其實大明之前就做到了,在重重天然不利的環境下,永樂年間七下西洋,就是遠洋。
陳天瑞和劉吉沒有過多的執著于過去,批評過去士大夫對開海的阻攔,或許那時候也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必須要去解決,但是萬歷維新,萬歷開海后,大明決不能再次失去海洋
泰西主要依靠的是北大西洋的洋流進行航行,而大明近海的洋流過于復雜和分散,這種復雜的洋流,對于開海,都意味著事倍功半。
尾舵、羅盤、多重桅桿、星圖、針圖、螺旋槳等等海洋技術的進步,有部分是考古式科研,從當初鄭和下西洋的舊案文牘中找到的,有部分是學習泰西的文化,雖然傳教士總是喜歡帶宗教書籍,可大明前往泰西的特使,喜歡帶泰西的算學、天文等方面的書籍。
但,大部分的技術進步,都是萬歷維新以來的積極探索和創新。
“誰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貿易;誰控制了世界貿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財富,因而控制了世界。”陳天瑞面色凝重的說道“陛下這句話再次得到了應驗。”
這次海貿,收獲極為豐厚,其中最豐厚的就是大明又找到了兩種世界性商品,一種叫胡椒,另外一種則是茶。
世界性商品,是萬士和提到的一個概念,世界性商品需要幾個必要的條件,大宗商品;普遍使用;便于保存和運輸。
胡椒是烹飪里必要的香料,在世界各地,需求量都很大,這是一種熱帶藤蔓植物所結的辛辣果實,在泰西,泰西人將胡椒稱之為人人圍著起舞的新娘。
在泰西,在里斯本,陳天瑞和劉吉品嘗了來自法蘭西的黑胡椒牛排,來自于意大利胡椒綿羊奶酪,來自神圣羅馬帝國的胡椒餅干,客觀來說,大多數大明人并不能習慣那個味道,口味過于濃烈了些。
在里斯本,劉吉曾經見過一個來自紐倫堡的商人,那個商人喝多了,對劉吉開始抱怨,那個商人說葡萄牙國王,即香料的主人,憑其好惡,為胡椒定價格。無論是何價錢,無論多么昂貴,不多久終究會售給所有人。
價格從來不是問題,只要你有胡椒。
在大明,胡椒主要用來入藥,其次才用來調味,這種帶有一些辛辣味道的胡椒,非常適合烹調腥味比較重的食物,對大明而言也是剛需。
大明在南洋擁有超過兩百個種植園,耕地面積已經達到了150萬頃,這個數字還在快速增加,而南洋這兩百多個種植園,就是將胡椒定性為世界性商品的最大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