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已經非常克制了,這次就帶了十萬袋的棉花,如此厚利的買賣,之所以沒有帶更多,是為了防止大量蒙兀兒國棉花涌入,讓本地棉農遭殃,松江府有超過一半的田地種棉,松江府的氣候其實更適合種水稻,而不是棉花,山東反而更適合種棉花一些。
改變松江府種植的農作物,需要時間。
不是朝廷一拍腦袋,下一道政令,讓百姓改棉為稻,就能順利推行的,都需要一點點的去改變整體環境,讓棉花的價格穩步下降,需要勸農桑的地方官,好生規勸,需要時間去一點點的調整,當無利可圖的時候,松江府遍地的棉田才會慢慢消失。
除了棉花之外,還有胡椒、魚油、棕櫚油、方糖、蕉麻、橡膠、赤銅等等貨物,這些都是在馬尼拉購買所得,這些貨物更多的是填倉,它們的價格比呂宋貴了大概四成,因為海貿的不斷興盛,利潤其實已經沒有以前那么高了。
船隊在里斯本卸貨后,其實一直都是空船,主要是沒有什么有價值的貨物攜帶,即便是在泰西,也是如此,直到到了蒙兀兒國,棉花和硝石,才開始加倉,在馬尼拉才徹底加滿了船艙。
沒有值得攜帶的貨物,也是大明永樂開海的困局之一,西洋很大,但值得前往的地方,也就是一個個的港口,值得交換的貨物不夠充足,每次下西洋,規模龐大,卻收獲寥寥,這讓出海的動力越來越弱。
在貨物之后,就是海量的白銀了,這些白銀也要卸貨,因為遠洋的大帆船需要休整,損壞的風帆、船舷上掛滿了藤壺、部分水密艙被啟用需要修繕、船只需要進行全面的清理,防止耗子跑上岸傳播瘟疫等等,遠洋商隊的船只需要維護。
劉吉和陳天瑞等人則將白銀放到了快速帆船游龍號上,快速帆船速度更快的同時,也更加安全。
跟著快速帆船一起出發的,還有一支150艘船的龐大船隊。
這個船隊要執行漕糧海運的任務,四百萬石的漕糧已經裝進了漕糧箱,搬到了450艘漕糧船上,450艘船將分成了三批運送,這是萬歷二年以來,漕糧海運的成果。
船帆遮天蔽日,向著天津衛而去。
大明皇帝朱翊鈞收到了松江府的奏疏。
松江巡撫申時行到碼頭迎接了歸來的大明勇士,并且對貨物進行了清點,貨物的清單已經下章戶部留底。
“這一次居然帶回來了三百余萬兩白銀。”朱翊鈞看著手中的奏疏,略顯振奮的說道。
考驗大明工匠生產力的時間到了
五經博士黃子復承諾,今年年底將御制銀幣的產能提升到每年250萬銀。
目前來看,遠遠不夠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