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室江山,代有忠良。”
“累朝成憲,布德施惠,詔告天下,咸使聞知。”
“欽此。”
賞賜是格外恩厚的,此次前往泰西的水手軍兵,每人得到了一等奇功牌的恩賞,除功賞牌之外,每人一百銀的恩賞,國窖十瓶,精紡毛呢大氅一件,這都是硬通貨里的硬通貨,比如這個飛魚紋對襟大氅,民間一件就要三十多銀,能穿一輩子的大氅。
“臣等叩謝皇恩。”劉吉和陳天瑞代全體船員,叩謝皇帝的天恩浩蕩,本來以為有個十銀賞賜就不錯了,結果陛下直接給了一百銀。
在犒賞功臣這件事上,大明皇帝從不薄待。
“海貿從來不是少數人的狂歡,大明不適合泰西那種海貿方式。”朱翊鈞看著劉吉、陳天瑞開始回答他們的問題。
李佑恭在天津接人的時候,也聽到了那些疑惑,回到了宮里,李佑恭奏聞了陛下。
泰西的大航海是一種冒險,其最根本的邏輯就是愿賭服輸的私營經濟,這一船貨和武器到了,我就大發橫財,攻城略地,無限猖狂,下一船,貨物、武器和船員沉沒在了大洋之間,那就愿賭服輸,為其他賭徒騰地方,換一個新的賭徒。
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泰西的水密艙一直到近現代才開始慢慢出現。
泰西是可以這樣冒險的,因為人泰西有個風平浪靜的大澡盆,海況風況極其良好,進而孕育出了普遍賭徒的冒險文化,西太平洋的海況和多變的風況,根本不可能孕育出普遍冒險,有輸有贏才是賭,在多變的海況和風況下,風險真的太大太大了。
沒有舟師,從月港到雞籠淡水鎮這么一點水程,都能吹到瓊州去,可想而知其困難程度。
泰西的海貿是少數人的狂歡,大明的海貿就只能是萬夫一力的奇跡。
這種地理孕育文化上的根本差別,造成了大明和泰西在大航海時代完全迥異的兩種路線,大明以商品掠奪,泰西以武裝掠奪。
孰優孰劣孰好孰壞誰的道德更加高尚朱翊鈞從來不想去談論,他是個務實的人,他更在乎怎么才能更加高效的獲得白銀。
很顯然,大明用自己的方式在虹吸世界的白銀。
“陛下,臣以為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海貿利潤分配的問題,大明朝廷在遠洋商貿里賺的盆滿缽滿,勢要豪右卻不能,他們肯定心生不滿。”劉吉十分擔心的說道。
自正統年間徹底停止官船官貿的風力輿論,就是從這里開始的,劉吉自然擔憂。
“朕已經詔準民間船舶隨行了,三桅船的抗風浪能力確實遜色于五桅過洋船,廷臣們正在廷議放開五桅過洋船商貿型的認籌購買。”朱翊鈞釋放了一個對海貿十分積極的信號,詔準民間購買五桅船舶。
這是自由派一直要求和主張的事兒,現在終于開始走流程了。
事實上已經廷議確認要放開了,但是對定價上朝堂還有一些疑慮。
造價兩萬五千銀的五桅過洋船,賣多少錢合適,賣的太便宜,就會有人走私販私倒賣倒賣,而且很容易友邦驚詫,加錢還要加五萬銀才能提船,結果就賣這個價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