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要買五桅過洋船的話,價格是十八萬銀。”
如果大明商賈倒買倒賣五桅過洋船,無法書證,比如市舶司的通關文牒,證明是確實是在海貿中損失,那么這個商賈和他的親朋好友,都不再被允許購買新的五桅過洋船。
這是瓜蔓連坐,只要有一個人違背了朝廷的禁令,就是他和他的親朋好友一起受損。
“賣給大明人只要五萬銀,賣給我們就要十八萬銀這不是欺負人嗎”索倫攥緊了拳頭,這價格差了三倍有余
“你嫌貴我還嫌貴呢,你當你想買多少就買多少那得看造船廠的工匠能造多少,大明商賈都不夠用,可以不買,看看棉布,今年棉布的價格又降了呢,一銀一匹,怎么樣,是不是非常厚道”徐九皋選擇了岔開話題,嫌貴可以不買,大明民間商賈對五桅過洋船的熱情極高
愛來不來,愛買不買。
泰西不買,陛下還能少挨兩句罵寧與友邦,不予家奴,已經是很嚴厲的指責了。
“民間一匹大布也才一錢三分銀,大明皇帝就賣我們一銀每匹,這也太黑了,還厚道”索倫面色痛苦的說道“我也能看得懂一些雜報”
“嗯,你們可以自行籌措,松江府有很多的商幫。”徐九皋仍然面帶微笑,主打一個禮貌。
索倫之所以選擇從大明皇帝這里買貴的,而不是去買便宜的,是因為在大明商幫眼里,泰西的商賈都是冤大頭,大肥羊。
民間的價格也就比朝廷的價格低一點,主要是大明也有商舶,商舶把貨物拉到長崎、拉到蒙兀兒國也能賣到高昂的價格。
便宜一點點帶來的問題就是以次充好,天朝上國的商人并沒有因為是天朝上國就放棄逐利。
民坊的貨物質量參差不齊,從民坊進貨,就需要考驗眼力了,連棉布都如此,茶葉、瓷器、鐵鍋都是如此,有這個功夫,還不如從朝廷這里購買,這里面還涉及到了一個司法的問題。
如果發生了貿易糾紛,大明朝廷會更加傾向于本地的商賈,而不是他們這些番夷,所以跟大明做生意,還是跟皇帝做生意比較穩妥一些,貴是貴了點,但東西是真的好,而且很有保障,比如綾羅綢緞,這么多年,質量從沒有下降,反而品種花樣變得更多。
而且交易的大頭還是絲綢,這是一種極其昂貴的奢侈品,要購買只能找朝廷。
在索倫和大明談生意的時候,大明皇帝的陪練,緹帥趙夢祐的兒子趙貞元,帶著緹騎來到了黎牙實的府邸,黎牙實在大明置辦了宅院,在萬歷三年搬出了四夷館,作為大明鴻臚寺的通事,他領著大明和西班牙兩份俸祿。
而這一次,趙貞元帶隊前來,不是來逮捕黎牙實的,而是來抄家的。
“黎特使,不要讓陛下覺得為難。”趙貞元看著門前的黎牙實說道“朝廷允許翻譯的內容,你可以翻譯,但是鐵馬相關的討論,陛下不準,你不肯交出來,那我只能掘地三尺了。”
“我沒有翻譯。”黎牙實搖頭說道“如果諸位不信,盡管去查。”
黎牙實看起來沒有撒謊,趙貞元卻沒有任何猶豫,一揮手,緹騎們四散而出,進了黎牙實的家門,開始翻箱倒柜的查找,緹騎們非常專業,畢竟不是坐罪,并沒有把家里弄的一團糟。
專業的緹騎,并沒有找到不該翻譯的文牘。
黎牙實嘆了口氣說道“我確實沒有翻譯,因為翻譯了也沒什么用,與其翻譯,還不如讓泰西派一些聰明的人過來學習,但是從我個人的例子來看,來了,恐怕就不愿意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