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之后很久才會化。”陳末一臉想笑卻硬憋著說道。
在制定出行計劃的時候,陳末就建議林輔成先到歸化城,等到明年春夏,再到開平衛,草原不比關內,一下雪,就是一整個冬天,白雪皚皚,林輔成覺得下點雪還能耽誤了行程不成?那商隊冬天難不成就不行商了嗎?
林輔成遠遠高估了草原人口數量,人類的活動,并不能讓道路暢通無阻。
皇帝陛下委派了陳末這個經驗豐富的人,幫林輔成完成游學,林輔成固執己見,現在被自己的回旋鏢打的暈頭轉向。
“其實也能走。”陳末看著林輔成笑著說道。
“怎么走?雪橇嗎?”林輔成聽說過狗拉雪橇,他躍躍欲試的問道。
“走過去,用兩條腿,可惜,你們都不是京營的銳卒。”陳末說完終于笑了出來,這話的意思,其實就是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幫讀書人面對這種情況,就只有抓瞎。
在沒有騎營的時候,大明軍對塞外征伐,都要等到大雪初下的時候開拔,就是因為機動力不足,讓敵人和自己的機動力處于同一水平,討伐俺答汗是唯一一次大明在春夏出塞作戰,打的俺答汗措手不及。
“一個雪橇拉一個人,就要6到12只狗,一天最多只能跑個十里地,這些狗也是要吃喝拉撒的,你再看看咱們的火炮,再看看那些個輜重,林大師確定要在這個時間去歸化城嗎?”陳末解釋了為什么不用雪橇,狗是看家護院的,不適合拖曳,一個人就6到12只狗,那得帶多少輜重?
李贄兩手一攤笑呵呵的說道:“被困到這里了。”
做學問哪里都能做,開平衛條件有限,但餓不死也凍不著,完全足夠了,開平衛這個圍十四里的小城,住著三萬七千人,這里面有還俗的喇嘛,有以前的信徒,有普通的邊民,都是可以走訪詢問的對象,考察宗教對人的異化,不是必須要在喇嘛廟里。
李贄摸了摸身上的官身腰牌,顛沛流離大半生,他終于可以安心的做學問了。
沒過五天,傳來消息,大安寺的喇嘛坐化了,就在見到了游學團的當天,老喇嘛坐化在了后山的洞里,落葉歸根,他在外漂泊了二十年,最后還是回到了他心中最后的凈土,回到了家里。
老喇嘛已經沒人記得他的姓名了,草原邊民,甚至對當初的舊大安寺沒有任何的印象了。
一本寫滿了游歷記錄的札記,是這個老喇嘛的唯一遺物。
“或許,老喇嘛在人生的最后時刻,找到了他的彼岸。”李贄對著林輔成頗為肯定的說道。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