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戚繼光疑惑的問道,陛下看了他許久,戚繼光有些迷茫,操閱軍馬一切順利,展現了大明軍容整齊,震懾了宵小之輩,圓滿的完成了陛下的交待的任務。
“陛下,他們沒通過銳卒的遴選,故此去了勛軍。”戚繼光回答了這個問題。
戚繼光膝下有五個兒子,都是側室所生,正妻王氏不能生育,戚繼光納了三個側室,二子早夭,其余四子業已成年,但奉國公的兒子們,都沒在京營履任。
“舉賢不避親,戚帥定的那個標準,李如松年輕十二歲,估計能做成。”朱翊鈞覺得戚繼光對兒子們要求太嚴了,就那些標準,朱翊鈞都無法通過。
虎力弓,一百二十斤,拉距二尺八分,十矢九中,就這一個標準,就不是朱翊鈞能做到的。
京營十萬大軍,能做到這種地步的一共就是二十八個人。
戚繼光思索了一下,搖頭說道:“陛下,臣是奉國公,孩子們要是進京營,就得有遠超常人的本事,讓別人服氣,不能讓人心服口服,還是不要進的好。”
戚繼光是大將軍,孩子們進了京營,一定會有許多的優待,因為他們一定會被人叫做戚少帥,就會有被無數雙眼睛盯著,這涉及到了公平二字,既然沒有過人之能,還是不要到京營來破壞好不容易塑造出來的一點點公平了。
京營是陛下的京營,戚繼光從來沒有當做自己的私產,京營吃的是陛下的糧,穿的是陛下的衣。
“那除長子外,其余三子,一體恩蔭千戶,贈昭勇將軍。”朱翊鈞看著戚繼光說道:“就不要推辭了。”
長子要繼承奉國公的爵位,所以是其他三子。
但凡是戚繼光掌握一點擁兵自重的技巧,也不至于落得個妻離子散,連生病都無錢看病,一代英豪那般潦倒,著實讓人痛恨不已。
韃清末年,搞了個小站練兵,練兵練出個袁世凱來。
而現在,戚繼光甚至不讓自己的兒子進京營,哪怕是以朱翊鈞看來,戚繼光的三子戚昌國已經能當大任,但戚繼光還是設立了高高的門檻,將戚昌國拒之門外,不讓他到京營來做少帥。
特別設立了那么高的門檻,就是為了避嫌。
朱翊鈞回到了通和宮的時候,已經是日暮時分,他打開了石灰噴燈,翻開了桌上整理好的奏疏。
這第一本奏疏,就讓朱翊鈞眉頭緊蹙了起來,申時行遇到了麻煩,圍繞著一條鞭法,朝廷和地方勢要豪右們展開了角力。
這一次來勢洶洶。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