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不是個明智的選擇,費利佩二世這是在賭國運。”朱翊鈞的手指在桌上不停的敲動著,眉頭緊蹙的說道:“這一仗必敗無疑。”
西班牙每年能從海外獲取14.7萬兩黃金,六百六十萬兩白銀,在當下世界貴金屬開采中,64%為西班牙所得,這就是白銀能成為西班牙國家構建基石的原因。
為了保障海上交通線和海外利益,西班牙組建了無敵艦隊,超過了一百艘大型戰艦,超過了千余艘戰船,三千余門大炮,數以十萬計的海軍構成的無敵艦隊,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所向無敵。
朱翊鈞不看好費利佩二世對英格蘭的征伐,因為長途跋涉,不了解當地水文,必然失敗。
在原來的歷史上,費利佩二世一共對英格蘭進行了五次遠征,無一成功,第一次、第四次、第五次,都是遭遇了嚴重的暴風雨,還沒登陸,就遭遇了重創,而第二次和第三次,則是在比斯開灣(法蘭西西側大西洋海灣)遭遇了劇烈的風暴。
五次遠征未果,最終讓費利佩二世的一切謀劃全部落空,一次又一次壓上了所有籌碼,都敗給了天象,最終惡果都被西班牙全盤吃下,不得不進行戰略收縮,一直到新世紀,西班牙的家門口,直布羅陀海峽依舊被英國佬實際控制。
勞師遠征,派遣數萬人的遠洋征伐,需要對水文極其了解,才能成功。
連比斯開灣的水文天象都沒研究明白,更別提英格蘭海峽,這是極為不理智的。
地中海是個風平浪靜的大澡盆,而英格蘭的海洋氣候是大西洋的狂風驟雨。
朱翊鈞思索在了再三,親筆寫好了回函,勸費利佩二世以剿匪為主,不要輕易攻打英格蘭本土,希望能夠充分考慮天氣的威脅,應該進一步研究水文地利,再做籌劃,聽不聽勸,朱翊鈞都勸了。
在國書中,朱翊鈞再次明確了大明棉布對英格蘭的傾銷政策不變,國書里不涉及索倫的處置,如果西班牙真的要因為一個罪犯跟大明撕破臉,朱翊鈞也無所謂,他不來,大明可以去。
處理外交事務,朱翊鈞一切以大明利益優先。
“當初安東尼奧如同喪家之犬一樣求到朕這里的時候,沒想到居然能成為大明在泰西施加影響力的那只看得見的手。”朱翊鈞當初對安東尼奧的投資,就是下的一步閑棋,但這顆閑棋自己爭氣,成為了大明重要的海外支點之一。
有的時候,個人努力固然重要,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的重要性,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運來的時候,連老天爺都在幫你,運去的時候,連最親近的人都會遠去。
朱翊鈞樂呵呵的處理著奏疏,來自長崎總督府的奏疏再次送入了京師,織田信長不情不愿的同意了《白銀和硫磺條約》以及附屬條款,超過一千五百萬兩白銀的賠償,讓本就入不敷出的倭國,再次雪上加霜。
織田信長只能答應,大明水師已經堵在了長崎行都司、大阪灣守御千戶所,只要織田信長剛說出一個不字,大明水師現在不能滅倭,但能把他的安土幕府滅掉,綽綽有余。
“他還想要朕許諾不進攻倭國,真的是老太太鉆被窩,給爺整笑了。”朱翊鈞看著奏疏,否定了織田信長的請求,大明皇帝一諾千金,織田信長還想跟大明討價還價,這是絕無可能的。
滅倭是最終的戰略,雖然因為水文的緣故,條件不夠成熟,但承諾是絕對不會有的。
“下章兵部,設立對馬島守御千戶所,也不要多,有個千余人的駐軍,就足夠封鎖倭國了。”朱翊鈞將奏疏批復,下章兵部。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