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他善啊!現在斷了這朝鮮每年多次的朝貢,就是為了讓朝鮮練兵、積糧,若有變故,也不至于事到臨頭悔恨遲,朝廷也好有反應的時間。”
“這!”李后白聽明白了!而且邏輯非常的完整,大明這么做好像真的是為了朝鮮好。
作為父母之邦給的實在是太多了,導致了朝鮮過度的依賴大明,現在大明老了,開始僵化,各種政令的推行和處置速度,都和國初不能相提并論了。
若是真的有事,那朝鮮怎么辦?
高啟愚憂心忡忡的說道:“倭國現在已經進入了戰國大名亂戰的最后時間,無論是誰贏,無論誰做了關白,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攻打朝鮮,來消耗因為亂戰產生的大量武士,這么多武士,倭國根本安定不下來,用外部戰爭來紓解內部矛盾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手段。”
李后白愣愣的問道:“大明就不能提前做出應對之法嗎?”
高啟愚和徐九皋互相看了一眼,這就是朝鮮,貪得無厭的朝鮮,大明不能管的太多,管得多就拿出祖宗成法的不征之國、父母之邦來說事,但又要的太多,連事關朝鮮生死存亡的大事,都要大明提前做出應對之法。
高啟愚搖頭說道:“大明現在有四個海外總督府,長崎、琉球、呂宋、舊港,大明水師滿打滿算就十萬人,你說,該怎么提前應對?”
“擴軍啊!水師十萬不夠,就擴張到二十萬就是,這對天朝上國而言,還不是極為輕松之事?”尹根壽立刻拋出了一頂天朝上國的帽子,讓大明水師擴軍,來應對可能出現的變故。
大明最好面兒了。
“十萬水師一年之費225萬銀,這還只是維護,不算組建,招攬軍兵、營造船只、軍器,每一樣都要錢,錢從哪里來?陛下尚節儉,宮中從無奢靡享樂之事,即便如此,也是勉力維持,天朝上國父母之邦也自有國情。”高啟愚的面色冷了下來。
這就是在擺事實,大明水師軍費每年都要支出高達225萬銀,朝廷軍事支出每年都超過了1200萬銀,朝鮮使者上嘴皮下嘴皮一碰,大明就要每年多花225萬銀,憑什么呢?又不是實土郡縣,不值得投入那么多。
空口白牙一句父母之邦,大明就要付出這么多嗎?甚至要給上自己幾刀?
“要的再多,就是不孝了。”高啟愚立刻反扣了一頂不孝的大帽子出去,扣帽子,誰不會一樣。
高啟愚這話十分的冰冷,他在訓誡,陛下他心善,就是一個都能面子上過得去的答案,心里有數就好,非要繼續如此胡攪蠻纏下去,真當鴻臚寺是藩國使者能撒野的地方嗎?
陛下的圣旨就是結果,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罷,這就是結果。
李后白和尹根壽終于回過神來了,想要說點什么,最終,沒有說出來,只好告退。
陛下心善這個答案,大家的面子都能過得去。
“看起來,大明是真的沒錢了啊,連朝貢這點賞賜,都要省下來。”尹根壽在走出了鴻臚寺后,思來想去,找到了一個答案,那就是大明內帑空了。
李后白頗為認可的說道:“說的也是,要不然好面子的大明,怎么可能為了點銀子,就不要面子了呢?陛下,他真的窮了。”
皇帝陛下的內帑堆著一個銀山,花都花不出去,但這是一個秘密,只有廷臣知道陛下很有錢,但陛下到底有多少錢,廷臣們也不太清楚,王國光還是聽陛下主動提及,才知道陛下內帑可以一次支取兩千萬銀。
但是李后白和尹根壽顯然不清楚這一事實,他們以為皇帝是沒錢了,所以才砍了這個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