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的建筑風格被稱之為‘對神的逃避’,而這個修道院也被稱為:‘神秘的避難所’,費利佩真的是個虔誠信徒的話,為何要逃避神呢?
官居三品即反教,費利佩內心深處掩藏著對宗教的抵觸,這是權力的斗爭。
因為本該屬于國王的權力,被教廷拿走了一部分,就像是神圣羅馬皇帝不再接受教廷的冊封。
因為教廷,費利佩二世失去了神圣羅馬帝國的繼承權,這更是讓費利佩二世惱怒的地方。
教廷的衛道士和異教的鏟除者?不過是為了捏合一片散沙的西班牙罷了,現在有了新的上位替代品,大光明教的出現,費利佩二世選擇了放縱。
宗教就要用宗教的力量來抗衡。
伽利略能在費利佩二世這里找到工作,就是因為他在比薩大學研究醫學,被裁判所認定為了懷疑神的異端。
伽利略今年剛剛二十歲,但黎牙實還是從伽利略的身上,看到了疲憊,來自教廷的壓迫,讓伽利略身上少了許多年輕人的銳利,多了幾分沉穩,甚至是有些暮氣,在大明普遍年邁的廷臣身上都很少看到的暮氣。
黎牙實見過無數次張居正和王崇古,他們已經年邁,但斗志昂揚。
伽利略似乎有些迷茫,所以多了暮氣沉沉。
費利佩二世看著伽利略,似乎看到了另外一個勇敢的自己,敢于反抗教廷的自己,但是費利佩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做,費利佩記得自己首先是西班牙國王。
伽利略只是一個縮影,被教廷殘忍迫害的一個縮影。
“陛下不建議殿下進攻英格蘭本土。”黎牙實說起了大明皇帝在國書里反復提及的一件事,不是不同意、不允許,而是不建議,大明皇帝并沒有打算深度干預費利佩決策的想法。
“上帝之鞭的蒙古人曾經在西征的時候,鞭打了所有西域、泰西的所有國家,但執鞭人忽必烈,曾經兩次派出了軍隊進攻倭國,在東方,倭國大約就等同于英格蘭,地理位置和道德下線,都是一樣,但忽必烈的兩次進攻,都被海風和大浪所擊敗,遠洋征伐,消滅一個存在了數以百年計算的國家,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英格蘭不是新大陸上那些連輪子、鐵器都沒有發明的蠻荒國度,相反他們在羊毛上和我們有著極為激烈的競爭。”黎牙實的態度格外的堅決。
“大明皇帝的手伸的也未免太長了些,這是我們和英格蘭的矛盾,遠在四萬里之外的大明也要對我們的軍事行動進行干涉嗎?又不是進攻大明皇帝的附庸,葡萄牙的安東尼奧。”費利佩對大明皇帝的長臂管轄,非常非常不滿。
大明皇帝把手伸向了數萬里之外的泰西,還要求費利佩不得進攻英格蘭,這是什么心態?這是當爹有癮!
頭頂上有個羅馬教廷也就罷了,現在還要有個北京教廷當爹?
黎牙實看得出費利佩對這個建議的不認可,立刻平靜的說道:“不,殿下,這是智者先知對殿下的善意建議,殿下當然可以不聽,但這個善意的建議,我建議殿下慎重考慮。”
“事實上,大明正在準備滅倭,沒錯,和殿下準備做的事是相同的,相信殿下已經從商人的口中得知了大明水師絲毫不遜于無敵艦隊。”
費利佩的虛榮心在這一刻,得到了滿足。
他對大明艦隊的情況還是了解的,大明并沒有刻意對泰西商人隱瞞,每次泰西的特使回到西班牙,都會對他詳細描述大明艦隊的龐大和裝備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