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镠的多重指向法,真的很好用,再加上緹騎的查案給力,大明朝最大的一起勾結倭寇,圖謀大明水肥的細作案,終于水落石出。
水肥由西山煤局工匠魏有山發明,也是偶然發現了水對煤煙進行凈化的時候,能讓水草豐茂,而后根據觀察到的現象,逐漸利用煤矸石進行制作,改良技藝,若說原理,其并不復雜,但其制作工藝,在不斷地改進中,產量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而水肥制作工藝和大明蒸汽機并列為大明最大的機密,比皇帝吃幾碗飯還要高的機密。
而朱翊镠破獲的就是這樣一起案例。
為首之人,名叫陳繩,字伯臺,閩南人,讀書不成,棄儒從商,自隆慶二年開海,就活躍在了月港市舶司,他不是亡命之徒,而是閩南的勢要豪右之家,世代海商,隆慶開海后,大明仍然禁止船只前往倭國,但是這船出了海,就管不住他去哪里了。
萬歷三年起,陳繩接觸到了倭國的戰國大名,毛利輝元,作為倭國‘逐鹿天下’的重要人物,毛利輝元和陳繩這些海商,一拍即合,來往密切,陳繩開始攜帶大量的違禁之物,送往倭國,而掌握了石見銀山的毛利輝元則給了陳繩無數白銀的回報。
萬歷五年,陳繩入京,創辦了連云書坊和雜報,開始了在京師活動。
朱翊镠發現陳繩、連云書坊有問題,是次次都有他,京城因為煤煙導致霾災,連云雜報就會搖旗吶喊,鼓噪西山煤局停工;大明修馳道連云雜報就會鼓噪聲勢,大興土木亡國指日可待;大明焦鋼煤鐵專營,連云雜報狺狺狂吠,聚斂過甚天下窮困;
最關鍵的是,連云書坊喜歡說皇帝的不是。
偷竊大明水肥的制作方法,連很少露面的德王朱載堉都驚動了,可想其惡劣。
“孤想不明白,他不是閩南人嗎?倭寇襲擾東南,孤在鄭王府都聽到了東南之慘烈,人人恨不得食其肉、啖其血,這個陳繩,他為何要幫助倭國,偷竊我大明的水肥制作?”朱載堉十分不解,要是別的地方,朱載堉也就不問了。
可這陳繩,是閩南人。
要知道倭患荼毒東南,尤浙江、福建最為慘烈,其罪行可謂罄竹難書,徐渭、孫克毅、陳天德、浙江九營馬文英等等,東南人、自東南出仕者,無不滿腔悲憤,誓報血仇。
可這陳繩,居然投倭。
“為了銀子,毛利輝元開價三百萬兩白銀,只要陳繩能夠弄到,就可以得到三百萬銀。”少司寇陸光祖回答了這個問題,金錢對人的異化。
三百萬兩白銀真的很多了,萬歷三年以前,皇帝的金花銀就只有一百萬兩白銀,隆慶帝的陵寢滿打滿算就50萬兩白銀,等同于六個先帝陵寢了。
“原來如此。”朱載堉看向了臺下的案犯。
如此重案,只有十三個案犯,這就得提到朱翊镠這個混世魔王,帶著九斤火炮去抄連云書坊了。
朱翊镠跑去抄家那天,正好是以陳繩為首的犯罪團伙聚集之日,趁著皇帝離開,搞點小動作,制造一些聲勢輿論,進而渾水摸魚,一切都計劃好了,結果還沒執行,這朱翊镠就打上門去了,他讓緹騎把連云書坊整個圍了起來,還把火炮拉出來。
案犯十三人,數量如此之少,是因為在炮轟的過程中,緹騎們下手有點過重了,當日就死了一百三十余人,之所以搞不清楚,到底是三十幾人,是因為有些被開花彈正面擊中,尸體實在是拼不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