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陛下。”馬文英也有點懵,不知道皇帝為何放棄了講話,但還是選擇了認同。
趙夢佑、駱秉良帶著緹騎,將一箱箱的白銀抬到了校場上,書記官開始記錄,浙江九營的軍兵開始領銀子,人人有份,一人十枚銀幣,現場有條不紊。
朱翊鈞則把馬文英叫到了身前。
“浙江九營軍兵軍餉幾何?”朱翊鈞詢問起了浙江九營的待遇。
馬文英趕忙俯首說道:“一月一石四斗,折銀五錢。”
“這么少,夠吃嗎?”朱翊鈞眉頭擰成了疙瘩,平靜的問道。
馬文英也不知道皇帝為何要問,他還是如實答道:“若是自己一人,是夠吃的,但若是有妻室有孩子,是不夠吃的。”
“幾月吃一次肉?”
“三月,如果出巡的話,能吃的好一點,因為一路上可以捕些魚來打牙祭,這幾年好了些,有紅薯吃了。”馬文英告訴了皇帝,為何浙江九營會出巡,除了防汛,就是捕魚。
朱翊鈞問了很多,直到開飯的時候,朱翊鈞才讓馬文英帶著浙江九營遴選的銳卒去吃飯,停止了詢問。
通過馬文英的回答,朱翊鈞從衣食住行全面了解了大明軍兵的生活。
如果不出巡,也就是過年才吃一次肉,而且是很差很差的肉,都快臭了那種,如果皇帝在五年前見到了這些軍兵,會看到一個個皮包骨頭、骨瘦如柴的軍兵,而不是面黃肌瘦。
而現在因為紅薯的推廣,浙江九營的軍兵才算是吃的上飯,不過也是煮爛的紅薯和紅薯藤。
朱翊鈞自問自己已經很接地氣了,腳踏實地,但在他印象里紅薯藤是用來喂豬的,但就是這個紅薯藤,對于窮民苦力而言,也不是一日三餐都能吃到的。
出巡捕魚,打牙祭的時候,魚鱗和魚鰓也都是要吃的,而且雞蛋是一種很金貴的東西。
即便不是災年,也會吃草,就是蕨菜,蕨菜又是墳頭草,用粗鹽伴著蕨菜,如果遇到災年,吃樹皮、吃煤、吃觀音土。
每次九營出巡的時候,百姓們都夾道歡迎,可是這些個鄉賢縉紳們都恨得咬牙切齒,因為百姓們會跟著九營軍兵一起捕魚,平日里這些湖泊、溝渠、河流,都被鄉賢縉紳們霸占著,只有九營軍兵來了,百姓們才能跟著起哄,捕點魚做咸魚。
而這些九營被鄉賢縉紳們憎惡,除了因為他們修的堤壩質量實在太好之外,還有一點,浙江九營有秤。
這些個鄉賢縉紳們收租的時候,都是用假秤,本該交一百斤糧,這假秤能交到一百三十斤去,而浙江九營的秤,出了名的準,所以這些百姓都盼著九營出巡,九營到了,百姓們都借秤把糧秤好。
九營軍兵生了病是不會看的,都是看命,命硬就挺過去,命不硬,就被老天爺收了去。
“戚帥。”朱翊鈞看向了戚繼光,低聲說道:“以前抗倭的時候,也是吃的這么差嗎?還是朕看到的情景,又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用不到的時候,就喊打喊殺?”
“陛下,抗倭的時候也是吃的這么差,那時候還沒紅薯呢,現在浙江九營軍兵,還能用紅薯面兒勾芡,臣以為現在浙江兵比以前要壯很多。”戚繼光如實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是一樣差,不是倭患漸止,才變差的。
戚繼光其實很不喜歡陛下說自己沒有軍事天賦,不知兵,在他看來,耕戰一體,沒耕哪來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