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權力就能搞到錢了嗎?其實不能,而且很難。
要是跟李文全和李文貴兄弟二人一樣,什么錢也拿,被逮到的可能性很大,拿的越多,死的越快。
拿到權力想要搞到錢,也是需要一些技巧的,而且不能什么銀子都拿,哪些銀子可以拿,哪些銀子不能拿,能拿的銀子該怎么拿,不能拿的銀子該怎么換成功勞、政績,這都需要把持其中的度。
權力尋租是個技術活,一方面要把權力以某種合適的價格租出去,一方面要維持自己權力的穩固,保證自己一直能收到權力的租金。
如何把持其中的度,在王崇古寫的五步蛇自我修養里,都有非常明確、直接的表述,所以,朱翊鈞給會試舉人的恩科大禮包里,就有王崇古的書,當然,看進去多少,就看個人的造化了。
貪腐,是殺不盡的,因為人性本私,掌握權力,金錢、美色唾手可得,沒有幾個人抵擋那種誘惑。
朝廷稽查貪腐的根本目的是竭盡所能的遏制貪腐的規模,不讓貪腐辦成制度化的貪腐,制度化的貪腐,而且所有人都不認為這種貪腐有錯的時候,離亡國就不遠了。
到底是誰讓大明寶鈔變得不那么方便,持有寶鈔的勢要豪右、富商巨賈,兌現寶鈔的寶鈔局、戶部,大明內閣,其實都比較清楚,大家都在等著看陛下是否要追查。
陛下不進行追查,不進行處置,也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叫縱容,那寶鈔再次失敗,就不能怪勢豪、富商們不配合朝廷的政令了。
皇帝愿意管,愿意處理,展現出一查到底的態度,這種態度叫大義滅親,但這種態度,朝臣們也不愿意,因為李偉、李文全、李文貴、李文進是陛下的外祖父、舅舅,如果皇帝連這種血親都要殺,那殺起朝中大臣,勢要豪右來,更加不會手軟了。
萬事皆有度,陛下愿意追查的決心,是極好的,但鬧到殺人的地步,無論是誰,都要心有戚戚。
李太后不能勸,甚至不能用潞王就藩去交換,因為這是后宮干政,是把手伸向了皇權;
張居正和王崇古想勸、能勸,但皇帝不肯見,直接把元輔次輔拒之門外;
勛貴們在看,看皇帝的處置是否嚴厲,如果不嚴厲,那就一起發財,如果嚴厲,就躲得遠遠的,防止引火上身;
勢要豪右、富商巨賈有點怕,既怕寶鈔新政失敗,又怕皇帝太過于心狠手辣、薄涼寡恩,過于咄咄逼人,態度最是矛盾。
“我本來打算奔著抄斬的案子去辦的,結果這7800銀,我怎么辦?”徐成楚一臉為難,按照海文忠海瑞留下來的反腐規則,一萬兩不到的私利,別說政治性案件,連削爵都夠不上。
抄斬武清伯府,把皇帝外祖父、三個舅舅全都抄斬,這個想法,真的很大膽。
海瑞說徐成楚的問題是,過于骨鯁,過于剛強,海瑞看徐成楚就像是看到了當初的自己,并非虛言。
陳末在每一個案卷上用了自己的印,代表他的調查結果,對著徐成楚說道:“交由圣上處置吧。”
徐成楚還是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陳末帶著監察御史徐成楚的奏疏和案卷,來到了通和宮奏聞了此案的詳細經過。
“李文全、李文貴身為皇親,恃權妄為,私設門禁、阻民兌鈔,致寶鈔失信、新政危殆。雖涉案僅七千八百銀,然其行悖逆國策,動搖社稷根基,罪不可赦。”
“主犯李文全、李文貴、革除爵祿,削籍為民,流放哈密充軍戍邊,無詔不得返京。”
“從犯李文進、寶鈔局知情不報、縱容包庇吏員、打手等,杖三十,革職永不敘用,發配遼東吉林充軍。”
“武清伯李偉雖未涉案,然治家不嚴,縱子為禍,削爵為民,抄沒清華園改建學堂,彰圣上興學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