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只雞,居然敢賣十二銀,簡直是駭人聽聞,在普通的餐館,兩銀就能置辦一桌酒席了,涼、熱、扣碗、湯、主食全都有的酒席。
可在松江府,十二銀只能買半只雞。
這只雞之所以這么貴,是因為只吃糧食、喝牛奶、聽音樂長大的,有專門養雞的樂伎,每天給這些雞彈琴奏樂。
王謙辦這個案子,理由是虛假宣傳,因為雞這種生物,沒有牙齒,它無法咀嚼食物,因此它必須要吞食一些小石子來幫助磨碎食物,這種說只吃糧食長大的雞更干凈、更尊貴,是個徹頭徹尾的謊言,至少得吃石子。
但王謙實際動機,是維護松江府人的臉面,松江府絕大多數人既不會吃象糞,也不會吃十二銀的半只雞,但就是這些怪事,讓松江府人顏面盡失。
盤要大,量要少,抹點醬,撒點草,勺一劃,賣給滬爺八百八,這都成童謠了,連小孩子都會唱了!
除了十二銀半只雞、三銀一個雞蛋的事兒之外,還有最頻繁的就是各種斗富的事兒,香車美人奢靡之物,上海灘的富少們,斗富都斗到海上去了,比誰名下的畫舫多,一年都開不了一次的船,停滿了青龍港。
朱翊鈞笑著說道:“松江府是大明工坊最多、工匠最多、匠人學堂最多、女工最多的地方,時至今日,也只有松江府完成了商品經濟,而且因為開海,各種思潮舶入,這些事兒今天有,以后還有,這就是朝廷的職責所在了。”
松江府是萬歷維新的橋頭堡,松江府在探索,成功和失敗的經驗,都值得大明腹地好生學習,很多糟爛事兒,起因都是萬歷維新,朝廷要負起主導責任,引導風氣的不斷改變。
“陛下,可能,松江府也是第一個完成丁亥學制規劃的。”王謙說起了萬歷十五年以來最大的新政,丁亥學制。
“這么快?”朱翊鈞頗為驚訝,和王謙仔細聊了聊情況,這才萬歷十八年二月,丁亥學制提出剛滿兩年,松江府居然看到了完成的可能。
此時此刻的松江府,已經基本完成了丁亥學制的規劃。
上海大學堂一共四期,兩個學區,可以容納九千名各科學子就讀,上海師范學堂,每年可以培養三千名師范生,除此之外,三級學堂已經完成了鄉鎮覆蓋,正在向村寨覆蓋。
松江師范學堂的師范生,可以向浙江、南衙輸送,讓浙江和南衙更快完成丁亥學制。
丁亥學制,松江府可以在三到五年內,完成丁亥學制的全部要求。
甚至連蒙學堂都配有石灰噴燈和汽燈,這種金貴的東西,朱翊鈞都是能省就省,而蒙學堂白天教小孩,晚上則承擔夜校的職責,教工匠讀書識字明理。
王謙有些激動的說道:“筆墨紙硯都在變得便宜,尤其是機械造紙和新墨硬筆,讓讀書不再像過去那么昂貴,至少蒙學堂的書本也可以穩定供應,而新式學堂對于舊私塾,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是完全碾壓的。”
“陛下,丁亥學制,哪怕是花五十年,一百年去建設,都值得!”
丁亥學制的推行,給松江府帶來的變化是肉眼可見的,在各個工坊如同雨后春筍一樣冒出來的時候,缺少人才,就成了松江府的頭等難題。
而上海大學堂的前身,松江海事學堂,就解決了部分人才缺口。
現在,上海大學堂可以穩步提供人才,松江府的發展,就會領先別的地方一步!
“陛下,臣有個不太清晰的想法。”王謙目光炯炯的說道:“可不可以,讓松江府的師范生,對甘肅地方支援?甘肅窮困,缺學堂,更缺學正。”
“仔細說說。”朱翊鈞立刻興致勃勃的問道。
王謙上一次靈機一動,還是吏舉法,這個家伙,總是有些靈光一閃的主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