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帆船出發之時,馬麗昂已經攻占了六個城鎮,距離巴黎,還有兩百里,整個過程,自由騎士團沒有受到任何有效的抵抗。
馬麗昂既沒有要求大明提供更多的五桅過洋船,也沒有要求提供足量的硝石、火藥,只是請大明皇帝賜福這次的向巴黎進軍的行動。
為這次大光明教進軍提供來自先知的祝福。
朱翊鈞對巴黎的地理形勢并不是很了解,但他不看好這次馬麗昂的進軍。
因為大光明教在泰西的根基實在是太淺薄,即便是她的父親,法蘭西的陸軍元帥是最大的支持者,但在朱翊鈞看來,馬麗昂還是太急了,有些被接連不斷的勝利沖昏了頭腦。
朱翊鈞寫了一封很長很長的信,進行了祝福,祝福馬麗昂可以旗開得勝,一路挺進巴黎,但他同樣也告誡馬麗昂,要做好長期斗爭的準備,一旦失利,也可以回到大光明城,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即便是反對者,能夠爭取也要爭取,爭取更多人的支持,永遠是斗爭的主題,而且朱翊鈞還特別叮囑馬麗昂,不要太過于相信貴族的承諾,因為大光明教并不是一個合格的統治工具。
大光明教沒有神,只有智慧,這就注定了大光明教相比較泰西宗教,缺少了愚民的手段,貴族們的任何承諾,都要小心再小心,千萬不要當真。
這些貴族一旦發現了大光明教不能有效向下朘剝后,就會失去耐心,甚至把羅馬教廷引回法蘭西。
道路必然是非常曲折的,要做好失敗的準備。
在書信的最后,朱翊鈞再次祝福了馬麗昂,愿智慧常伴左右。
“陛下,有些跟頭,不自己栽一遍,是不會引以為戒的。”馮保小心提醒陛下,這封書信,可能不會產生太好的結果,甚至被接連取勝的馬麗昂,認為是一種來自東方的說教。
接連的成功,就會蒙蔽人的雙眼,讓人看不清楚真實,幾次三番的軍事勝利,已經讓馬麗昂看不到失敗的可怕了。
“聽就聽,不聽就拉倒,左右不過是一個閑棋,能有好的結果自然最好。”朱翊鈞提供的幫助極為有限,而且他也不打算對馬麗昂的事業過多的指手畫腳,只是提醒她其中的危險而已。
“輪換。”朱翊鈞拿起了兵部尚書曾省吾的奏疏,大明各地方的海防巡檢,定期輪換。
首里府那霸港的海防巡檢出了問題,才導致了硝石出現在了前往倭國的船上,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首里府輪換,長崎、呂宋、舊港海防巡檢輪換,一年一小換,三年一大換,就成了解決辦法。
朱翊鈞朱批了這本奏疏,這個法子可以極大的減少海防巡檢的墮落。
而另外一本奏疏,則是來自于臥馬崗礦廠,這片礦場,最多的就是煤料,其次是鐵銅,最后是金銀。
這片礦場儼然成為了大明進入鮮卑平原最重要的支點,三百個冒險隊,從這里出發,又回到了這里,如同遷徙的候鳥一樣。
每年六月,就又到了冒險隊進入鮮卑草原收皮貨的時候,除了昂貴的皮草外,遍地的黑麥,也是大明收購的對象,鮮卑人甚至在墩臺遠侯的教育下,學會了墾荒和廣泛種植黑麥來挺過嚴冬。
鮮卑平原的開拓也不是一帆風順,哥薩克人是個強勁的對手,哥薩克有四個軍團,和大明一樣,每年六月就會翻過烏拉爾山脈,和大明爭搶皮草。
大明是買,哥薩克人是搶,他們搶走了皮草,還要把部落所有人都殺死。
而且墩臺遠侯和哥薩克人數次交戰,發現他們真的非常擅長打爛仗,就是這仗越是打的稀爛,打的搖搖欲墜,哥薩克人反而能如魚得水,整出點新花樣,最終和大明冒險隊、鮮卑聯盟打的旗鼓相當,甚至還有所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