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伯沈鯉強烈支持陛下降階到天津府接殷正茂回大明,但沈鯉不贊同陛下扶靈,這不合禮法。
先帝走的時候,陛下都沒有抬靈,這扶靈的禮遇,有些太高了。
皇帝說:大宗伯反對無效。
大宗伯差點氣懵,有些頭暈目眩,陛下你禮貌嗎?反對無效,總得給個理由吧!這樣僵硬的回絕,讓禮部很難辦的!
皇帝不給理由,禮部只能自己找理由解釋了,還真找到了,而且解釋的還很合理。
殷正茂是國姓爺,國姓爺是有宗人府玉牒,殷正茂姓朱,稱呼國姓正茂,這是皇帝這個族長,親自認可過的本家,那皇帝親自扶靈,就不違背禮法了!
沈鯉和高啟愚可是商量了很久,最終完成了解釋。
朱翊鈞當然知道,殷正茂可以保存自己的遺骸回到大明,而不是骨灰,更知道三十六山宿務列島的海寇是怎么回事兒,這些都是算計,而且算計到了朱翊鈞這個皇帝的身上。
殷正茂的想法,無外乎血義二字,有血義才有上恩,的確是在算計皇帝,賭皇帝有良心。
殷正茂當然賭對了,他知道自己一定能賭贏。
他當總督十九年,陛下可以說是有求必應,不求也應,那三條快速帆船,可不是殷正茂求來的,是陛下的恩賜。
朱翊鈞不在意這些算計,因為殷正茂不光是為了他自己,為了他的后人,也是為了大明的開海大業。
殷正茂開拓呂宋,為大明開海、經略南洋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如果日后南洋成了大明的后花園,那殷正茂的功績,完全足夠值得皇帝如此禮遇了。
當初殷正茂去呂宋,只是因為打完了倭寇,手下三千客兵無法安置,遣散就是三千亡命之徒,而且是殺人不眨眼,難以完全剿滅的山匪核心人物。
殷正茂為了給這三千客兵一個去處,招降林阿鳳,便奇襲了菲律賓總督府,建立了呂宋總督府。
對于旁人而言,殷正茂或許不是英雄,他殺人如麻,多少夷人死在了他的手下,但對大明而言,他是英雄。
一直到上了火車,鐵馬的汽笛刺破了安寧,殷宗信才緩緩的回過神來,抓著妻子的手,滿是疑惑的說道:“夫人,你覺得,我爹…他,到底是不是流落在外的宗室?”
殷宗信對這個流傳了快二十年的傳聞,是打心里不信的,但這一刻,他多少有點懷疑了。
“我覺得是。”盈嘉公主思索了一番,十分認真的說道。
殷宗信和盈嘉公主都是大明人,他們思前想后,只能給出這樣的理由了。
雖然公私論講天下人之天下,這一概念在士大夫之間流傳,但并未深入人心,多數的大明人心里,還是千年以來的家天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對于父皇如此優待,殷宗信和盈嘉公主給出了合理化解釋。
他們倆的想法,不是特殊的個例,而是大部分大明人的想法。
朱翊鈞讓太子留宿在了武英樓,回到了通和宮的皇帝,把今日積累的奏疏處理干凈。
“不是,呂宋今年要八千地痞?殷正茂當真的好算計!”朱翊鈞看著手里殷正茂最后奏疏,頗為驚訝,殷正茂居然埋伏了他一手!
朱翊鈞仔細盤算下,搖頭說道:“沒有,真的沒有了!最多…給四千,這地痞也是人啊,又不是樹上的果果,一年一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