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樣一來,黃金寶鈔就實際超發了,一年1200萬貫寶鈔,但朕只能收儲150萬兩黃金,一兩黃金等于五兩白銀,超發了近一倍的黃金寶鈔。”
“最早二十五年,最晚三十年,黃金寶鈔的總發行量,就要超過兩成準備銀的下限了,黃金寶鈔就會和費利佩的金債券一樣崩潰。”
朱翊鈞想起去年,他要停發寶鈔,卻被內閣、戶部給封駁的事情,最終他被說服了。
黃金寶鈔就跟一個隨時要爆的雷一樣,讓朱翊鈞憂心忡忡。
王謙面色古怪,他欲言又止,反復斟酌,才低聲說道:“陛下不在松江府,其實…流通到海外的寶鈔是不必兌現的。”
“嗯?”朱翊鈞一愣,驚訝的看向了王謙,眉頭緊蹙。
“陛下,流通到海外,是不用兌現的。”王謙重復了一遍他的話,大家都是讀書人,他說這話,陛下只要轉過彎來,就能明白他究竟是什么意思了。
呂宋寶鈔的兌現量其實很小很小,因為寶鈔要在整個南洋流通,甚至有些不太夠用,只有很少部分需要在大明腹地兌現,多數時候,兌成白銀這件事都不會發生,而是變成各種貨物。
黃金寶鈔在大明腹地,才是可兌現貨幣,在海外,是不可兌現貨幣,只是人們相信在遙遠的大明腹地可以兌現,所以才有價值。
更加直白的講,寶鈔是大明掠奪海外財富的重要工具。
陛下在寶鈔問
題上,主要考慮的是皇帝的信譽,但真正做事的臣子,比如在松江府的李樂、王謙,看的更加清楚,海外的通行寶鈔,根本不用兌現,所以超發的問題,其實完全沒必要困擾。
朱翊鈞沉默了許久許久,才說道:“朕想的片面了,這話到外面,絕對不要亂講。”
“臣遵旨。”王謙趕忙應承道,他就是跟陛下說說,去外面胡說八道,那不是等著被陛下砍頭嗎?
在王謙看來,皇帝陛下的思慮當然是正確的,但陛下思慮并不是完全周全的,因為陛下遠在京師,不在松江府,對呂宋寶鈔的具體運行,了解不是很多,想不到這方面理所當然,所以才走入了一個死胡同里。
萬歷黃金寶鈔,從來不存在超發問題,因為不用對海外的寶鈔進行兌現,海外夷人沒有能力讓大明兌現。
夷人有快速帆船嗎?有三十六斤火炮嗎?有十六萬訓練有素的水師嗎?沒有這些,還要讓大明兌現寶鈔,那是在找死。
這話很沒有道德,所以皇帝不讓王謙亂講,對王謙本人不利。
王謙和皇帝陛下又溝通了許久,他才俯首告退。
“這些個讀書人啊,滿肚子的壞水!”馮保看到王謙離開后,嘖嘖稱奇的說道,能說文臣壞話的時候,馮保絕不說一句話好,但馮保不認為自己說的是壞話。
這王謙,真的是太壞了,惑亂君心!
人無信不立,怎么能蠱惑陛下陷于無信的危機中?
這些事兒,大臣們悄悄做了,不用讓陛下知道就是。
“國姓爺也是個讀書人。”朱翊鈞翻看著手里的一本奏疏,殷宗信寫的《呂宋概要疏》,滿篇全都是仁義道德,但朱翊鈞看來看去,只看到了吃人兩字。
萬歷四年,殷正茂推行許民自耕,看起來是漢夷都可以做自耕農,怎么看都對夷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