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光祖作為閣臣,請求覲見,為這些臣子求情,但他沒有得到準許覲見,急的團團轉的陸光祖找了申時行,申時行表示無能為力。
在王國光病逝前,申時行就提前跟這些科道言官講了,王國光是社稷之臣,切勿妄言。
最起碼也要言之有物,而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陛下最是反感這個。
陸光祖只好求到了宜城侯府門前,希望張居正能夠出面,請陛下收回雷霆之怒。
但陸光祖得到的答復是,元輔帝師張居正,不在京師,前幾日就去了天津府,寫要采風,張先生去看大船,向海員們了解海上生活了。
張居正真的不在京師,不是推脫。
陸光祖急忙寫信,恨不得插上翅膀去天津府請張居正回京,這關鍵的節骨眼,他張居正居然不在!怎么能不在!
次日清晨,陸光祖得到了回信,里面就一句話:老朽力衰已然致仕,即無力,更無心。
張居正他要是沒致仕,他還有立場有能力,攔一下陛下,這么些年,他也沒少干;
但現在他退了!
無事一身輕,他現在是宜城侯是世襲官,已經沒有官選官立場,更沒有能力去攔陛下了。
張居正得知消息之后,只覺得陛下鬧一鬧也挺好,年輕人嘛,不氣盛就不叫年輕人了,而且這不是第一次了。
上一次申時行入閣被做票,陛下直接廢了廷議制度。
現在一年多了,陛下氣兒終于消了,凌云翼借著致仕的機會,才游陛下,改為了一月一次,不過什么時候召開,全看陛下心意。
已經有了一次,非要第二次挑釁陛下權威,在張居正看來,朝臣們多少有點覺得,陛下沒了他張居正,就變得好欺負了。
所以,張居正的回答是,即無力,也無心,他還在天津府不回來,繼續看他的大船。
張居正在天津府待得很開心,因為他當初為了漕運搗鼓出來的漕糧箱,人們都叫太岳箱,就是他張太岳發明的箱子,而且裝各種貨物、不同規格的漕運箱,都叫太岳箱。
張居正隨便找點海員詢問,這些海員都對他很尊敬,覺得這都是他張太岳賞飯吃。
他當初搗鼓這個漕糧箱,主要是為了海漕的順利推行,解決海運漕糧容易傾覆,萬萬沒想到會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因為這種漕糧箱的發明,讓海運迎來了蓬勃發展的契機。
沒有比親眼看到自己的政令惠及萬民,更開心的事兒了,張居正還舍不得回京,等陛下發完了脾氣,他再回去為王國光送行就是。
朱翊鈞其實也在等張居正的反應,無論怎么講,元輔帝師的面子,都是要給的。
“陛下,先生回信了。”李佑恭將一封火漆封好的書信,交給了陛下,朱翊鈞檢查后,打開了書信。
里面更加簡短,就只有三個字:打得好。
“先生也是演都不演了。”朱翊鈞看著這鏗鏘有力的三個字,見字如見人,張居正雖然只有三個字,但寫的很是輕松,看起來,他真的不想理會朝里這些亂糟糟的事兒。
以前必須站在官選官的立場上,攔著皇帝,是出于臣子的職責,現在只有世襲官在身上,和陛下也只有師生情誼了,那張居正也懶得繼續演那個頑固保守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