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課過得還算輕松。
老師允許三人一組,柊與理干脆和佐藤,還有另一位松浦同學組成了搭檔。
所幸她們三個成績在年級里都排得上號,沒有出現那種一人或者兩人埋頭努力,剩下的坐在旁邊發呆的情況。
建好模型,再寫好報告,交給老師,上午就算結束了。
到了中午糾結該吃什么的時候,佐藤和松浦家里每天都有人會把午餐專程送來學校,柊與理則是自己去學校便利店買了零食。
周一下午只有兩節課。
第一節是語言文學。
第二節是三年級學生個人的選修課。
區別于其他私立中學,由于綜合排名極高的大學部的存在,冰帝高等部的學生在進入三年級后,就會開始會根據升學考試要求和志愿的大學專業,選擇對應的選修科目。
前者被稱為升學課。事實上作為全國首屈一指的私立院校,冰帝高等部的學生同樣需要被考察是否有資格進入冰帝大學就讀。
而后者則被稱為專業預科課,目的是為了讓本校的學生提前打下基礎,更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節奏。
國中二年級時柊與理就決定了,自己將來要在大學要學習數學。
雖說這個目標一經確立,她立刻就成為了外人眼中有著清晰人生規劃、對自己的將來與父母的期望負責的優等生。
但事實上只有柊與理自己知道,實際情況與那些溢美之詞相距甚遠。
當爸爸媽媽問柊與理為什么想學數學的時候,她猶豫了幾秒才慢吞吞地告訴他們其中的緣由。
她看過冰帝大學的官網,里面有列出全部的院系。
文學、經濟學、法學、商學、醫學、理學、政策管理多得很。
柊與理從頭到尾挨個看過去,又從尾到頭挨個看回來,
因為不喜歡文學鑒賞課,她劃掉了文學院。
因為從來不感興趣爸爸媽媽聊公司營收國際貿易形式,她又劃掉了經濟學和商學院。
因為看不得解刨,再加上打死都不感興趣的模擬聯合國實踐課,醫學和政策管理也被排除在了待選名單外。
只剩下想不出討厭理由的理學部,里面同樣包含了許多細分專業。
于是同樣的排除法,柊與理又用了一次。
這次她篩去了物理、機械、化學、生物化學等專業。
而那個并非出于感興趣或者喜歡、只是因為不討厭才被保留到最后的,就是數學系了。
向爸爸媽媽坦白的時候,柊與理還有點忐忑來著。
畢竟用這種方式決定未來的志愿,哪怕是她自己也覺得有點貿然和草率。
可柊與理想不出更好的方法了。
彼時的她坐在自己的餐位上,安靜地等待爸爸媽媽的反應。
出乎意料的是,聽完她的話,沉默了幾秒的媽媽忽然一拍桌子,驚喜地喊道“我們柊與理果然是天才”
然后爸爸也跟著附和說“我們柊與理真厲害,都知道用排除法了。”
柊與理“”
有時候柊與理也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的父母總是能全方位地給予她這么多的肯定。
為了以防他們對自己產生盲目自信,柊與理立刻小聲地補充道
“可我好像不是特別特別喜歡數學。”
這樣也可以嗎
“當然可以啦”
親媽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她伸手過來捧住柊與理的臉,朗聲說。
“找到自己喜歡什么,和弄清楚自己討厭的什么,是同樣重要的事。
“能考慮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討厭數學就已經很厲害了”
“而且柊與理才十三歲啊,就算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也可以不用著急。爸爸可是到了三十歲才找到媽媽的。”
爸爸也伸手過來摸摸柊與理的腦袋。
“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意。”
“就是。說不定到時候柊與理喜歡的東西自己就找上門來了呢。”
媽媽說這話的時候與爸爸對視了一眼,然后笑得更得意了些。
柊與理被捧著臉,只好在她溫暖的手心里認真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
不過最后,柊與理還是和爸爸媽媽約定了要每年重新考慮一次自己的升學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