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能拿著一根樹枝在草地上玩一天,他們則能坐一塊喝茶喝上一天。
飲酒其五表達了厭倦官場腐敗,決心歸隱田園,超脫世俗的思想感情。
老曾對這幅字畫愛不釋手,說出了他想要思想和境界,簡直是對他過去大半輩子的總結。
人活在世上,總要找到生命的價值,否則就會處在焦慮和不安之中。
而社會總是有一套公認的價值標準,多數人便以此為安身立命的依據。
這個時代,權力、地位、名譽,就是主要的價值尺度。
但老曾通過自己的經歷,已經深深地懂得要得到這一切,必須費盡心機去鉆營、去爭奪,裝腔作勢,吹牛拍馬屁,察言觀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
在這個大缸里,沒有什么尊嚴可說。
年輕的時候,老曾入過仕途,但七八年后,他從官場中退了出來。
接受不了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說他雖然居住在人世間,但并無世俗的交往來打擾。
為何處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煩惱
因為“心遠地自偏”,只要內心能遠遠地擺脫世俗的束縛,那么即使處于喧鬧的環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靜之地。
年輕的時候,老曾滿懷建功立業的理想,走上仕途是為了要實現匡時濟世的抱負。
但當他看到“真風告逝,大偽斯興”,官場風波險惡,偽詐污蝕,于是便選擇了離開。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讓幾個老頭的評價很高。
這首詩不尚藻飾,不事雕琢,明白如話,樸素自然,詩風可謂“平淡”。
但這份平淡乃從“組纚”中來,是平而有趣,淡而有味。
這種貌似平淡實則醇美的特色,為一種更高的藝術境界,非常人所知,亦非常人所能。
這種醇美的韻味,撇開文學修養、藝術才能等條件,只有那種不愿隨俗浮沉,不肯汩泥揚波的人身上才有。
楊黎姿似乎知道了為什么日出東方不想走仕途,他內心看不慣那幫人,他只敬畏人民的權力,但厭
惡那些人。
他看起來好像一直在拍柳海東的馬屁,討好柳海東,其實據楊黎姿所知,他都沒主動聯系過柳海東。
拒絕權力的人,比拒絕金錢的人更難能可貴。
庭院里。
亭內一群老頭老太太在喝茶賞字畫,探討文學,老曾來枇杷樹這里找王子昊聊天。
通過聊天,王子昊得知,老曾的老伴六年前就過世了,老曾一直很掛念。
聊到平生憾事,老曾很難過,說出讓他愧疚終生的一件事。
九歲,上午體育課時,他買了瓶飲料,跟關系最好的一個同學一人一半,分著喝了。
同學把空飲料瓶要去,說中午去河里抓條泥鰍,用瓶子裝著送給他。
然后下午同學沒來上課。
第二天,老師說這個同學當天中午下河游泳時淹死了。
老曾傷心好久,回家后大哭了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