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經過一些海外機構的調研,發現當時的我們并不具備推廣消費主義的基本條件。
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我們實在是太窮了,人均幾百塊的收入,說破了天,我們也只能先考慮溫飽問題,而不會去買那些他們非必須的商品。
直到我們國家的經濟經歷了一個騰飛的黃金期,國人開始富起來了,資本們才開始了他們的精心布局。
一開始他們是無差別的宣傳,男女同時鼓動。
比如說男人就應該對自己好一點,買好車;女人你值得擁有更美的樣子,買包包。
但很快他們發現,這種宣傳方式行不通,因為作為一個新興的經濟體,我們國家的男人在消費領域十分理智,資本宣傳的那些廣告語對他們幾乎沒有作用。
看到我們這種特殊的國情,資本就開始轉變了玩法,既然你們的男人不愿意買單,那我們就主攻女性市場。
于是,十年前,網上出現了很多以前從未有過的節日。
比如白色情人節、女神節、520、還有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等等。
為什么資本要創造這些節日
答案很簡單,因為過節只是一個理由和借口,核心的目的是為了讓女性去花錢,從而讓資本獲得巨額的收益。
但是這里又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國家的女性沒有那么多錢,一次兩次的創造節日讓她們去消費,很快她們就只能去吃土。
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資本很快就把目光轉向了在一旁打游戲的男性們。
資本沒有想要說服男性去消費的打算,它們盯上的只是男性口袋里的錢,因為他們非常清楚,直接用廣告語去洗腦讓男性去花錢,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唯一有可能說動男性的,只有他身邊的那個女孩子。
所以網上就出現了各種神奇的傳世經典。
“女人,就應該對自己好一點。”
“愛她,就應該把卡給她刷。”
“男人負責賺錢養家,女人負責貌美如花。”
這些言論的核心目的有兩大點
第一,讓女人覺得花錢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
第二,讓男人覺得給女人花錢是普世真理。
只要達成了這兩大目的,資本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收割閉環
1創造節日,給女性消費的借口。
2借節日之名,讓男性給女性轉錢或者購物。
3拿到錢后,女性立馬就去各大平臺購物。
4資本賺到了錢,拿著錢再去進行輿論宣傳。
這個收割的過程中,必然會存在一些硬骨頭,有些男性就是堅持過節沒有任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