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每一句都值得認真讀,每一句都是文學的形式美。
不過讀起來要費點勁,因為用典太多,門檻稍微高一點兒。
老岑驚嘆,滕王閣的結構設計和獨抒性靈,也是難得的巧妙。
學不來日出東方的才華橫溢,但可以學一下他的精妙文思。
中學生寫作文,完全可以拿滕王閣當標準參照,看作者是怎么設計結構的,怎么借景抒情的,怎么獨抒性靈的。
文章的第一部分,基本屬于寫景。先寫高朋滿座、勝友如云,簡單說就是把當時之人全給夸了一遍;再寫滕王閣的美景,于是有了千古佳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滕王閣怎么美這一句就足夠了。
別人都是美景壯美文,而這篇文章則是美文壯美景。
老岑目光閃爍,日出東方好像也渴望投筆從戎、渴望施展抱負、渴望乘長風破萬里浪,卻無奈“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才華橫溢而抑郁不得志之人,比比皆是,即所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不過日出東方很豁達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前面是狀景,后面是抒情,要是直接狀完景就去抒情,那就真心沒水平了。
不是辭藻不夠精美,而是才思不夠精妙。
這也是一般人常犯的錯誤,借景抒情,然后寫完景就玩抒情。
在這之間,必須先架起一座橋梁,把寫的景和抒的情連接起來。
滕王閣的橋梁是第二部分,關鍵的一句話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天高地迥、宇宙無窮,而人又是多么的渺小。
一曲悲歌總要響起,一聲嘆息總要留情,于是興盡悲來。
然后,然后日出東方再過渡到最后一個部分去獨抒性靈。
這種寫法才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文章就是文學的形式主義,非但字詞上是如此,即便是文章結構上也是如此。
好文章總是好得殊途同歸,而爛文章總是爛得千奇百怪。
滕王閣絕對是上乘佳作,老岑一路品味研讀下來。
但看到“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后面沒有了,他愣了一下。
怎么沒了
雖然不懂很多典故,但老岑知道,那是因為自己書讀得少。
回去研究一下后,至少能懂一小半吧。
實在還不懂,可以偷偷摸摸去請教別人。
不能跟柳海東或白振華這些人請教,怕被笑話,甚至也要背著他們去找人請教。
日出東方牛逼
說什么文章當質樸,玩不了文學的形式美才去要什么質樸。
更別說什么于濟世無用,文學不全是拿來當飯吃的,滕王閣本來就是要獨抒性靈而沒想著言以載道。
小客廳里。
關上臥室的門后,萬倩茜以手扶額。
半響,她走到沙發那邊坐下來,消化剛才看到的一幕。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