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是一篇散文,叫百草園,似乎在解釋三味書屋里百草園的來源。
“我爺爺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
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
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長的草里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里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奶奶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里用功,晚間,在院子里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
答應著,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臉露在墻頭上,向他一笑,隱去了。
讀書人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和他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
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這人的肉的。
書生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便可高枕而臥。
書生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著。
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像是風雨聲。
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便什么聲音也沒有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里。
后來呢?
后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萬不可答應他。
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墻上,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
但直到現在,總還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美女蛇。
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
拍雪人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
楊黎姿家。
捧著手機,楊黎姿面帶微笑,這是一種久違了的微笑。
好一篇對童年妙趣生活敘述的回憶性散文,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其間穿插“美女蛇”的傳說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故事,動靜結合,詳略得當,趣味無窮。
這不正是自己那個年代的童年嗎?
在別人的故事里尋找自己的影子,尋找人生的答案,這大概也是閱讀的一種目的吧。
“這才是真正的文人騷客。”郭青長嘆,文風可軟可硬,能唯美華麗,也能返璞歸真。
已經離開郡沙的老岑,坐在一個寬敞明亮的屋子里,看著百草園,眼前浮起兒時的一幅幅畫面,淚眼婆娑。
這兩天相處,聊天的時候他跟大家提到過自己生活的那個年代。
日出東方好像是一個執劍人,劍劍指要害!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