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厚淳的身上,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也很正常。
歸根究底就是因為,散修和家族修士不同,得不到前人長輩的親身指導。
該怎樣修行,全都憑著自己的臆想,摸索著過河。
更無大宗修士那般,能夠聽取宗門長輩的修行經驗,傳授演法之道。
要知道,如五行觀這般宗門,哪怕是不拜師,也會有演法場的存在。
門中的弟子,只要到了煉氣后期的修為,就都可以去旁聽。
并且講道的長老,有很多都是擁有金丹期的修為。
這般高階的存在,再回過頭來講解一些,有關于煉氣期修行的東西。
自然是手到擒來。
相當于把自身走過一遍的路,重新再講出來。
哪些地方需要注意,修行的大忌是什么等等,全都給后輩弟子做了警戒。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答疑解惑。
實際上卻對那些低階弟子,在修行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非常類似。
有了前人的經驗后,后面的弟子,自然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隱患。
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大宗門的修士,從入門的那一刻起,雖然也無人管過他們。
可功德殿的任務制度,執法殿的執法底線,演法場的講經授道等等。
無一不在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其門下弟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相反,類似于蔡厚淳這種散修。
在修行之初,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納氣,提升修為。
可永安城外城的這些地方,又不是靈氣濃郁的內城。
一名散修,光靠吐納靈氣提升修為,那般修行速率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購買丹藥,用來加快自己的采氣速度,就成了他們的必然選擇。
只要手里有靈石,就會不停的去買丹藥往嘴里送。
丹藥吃得多了,又不祛除丹毒,不懂得將自己體內的靈力進行精煉,不知道吐納法也分好幾個層次
最終大多數的散修,呈現在身上的狀況,就會如蔡厚淳這般。
使其肉身,不僅對丹藥擁有極強的抗藥性。
體內的靈脈也會開始漸漸封閉,對符文的感知變得遲鈍
按照正常情況來看,若是沒有洛言的這次幫助。
蔡厚淳此生的命運,差不多也就到頭了。
縱觀蒼梧界的散修基數,比宗門修士的基數多上好幾十倍。
偏偏最終能夠得道的人,少之又少。
可能還不如五行觀一家之多的根本原因。
財侶法地中的侶之一字,能排第二位,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一位修士身邊的伙伴,同門師兄弟、師長等等,都是會在潛移默化的情況下,影響到修士的一生。
混跡在散修群體中,和一群只懂得獵殺妖獸賺取靈石的散修,終日相處。
長時間下來,你是絕對不可能想到,還能利用世俗的凡人,幫著大面積的栽種靈植,從而以量取勝,獲得修行資源的。
這是思維的局限性
世俗有句戲言,賣糧的商人子女長大后,大概率也是賣糧食的。
和一群獵妖的人呆久了,自然就不會考慮其他賺取靈石的方式了。
這就是思維的慣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