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北京城的廢品收購站,可不像后世總是會藏在城外郊區,或者城中村村里邊的那些灰暗骯臟的廢品收購站一樣。
這個時候,廢品收購站星羅棋布地存在于古老的四九城大街小巷里面。可是正兒八經的國營單位,收購站里邊的職工也屬于體面的工人階級,更是可以說是肩負著神圣的使命。
現在廢品收購站里每一名職工心里的想法都是,不讓一件對社會主義建設有用之物流失,盡可能地讓它們回到煉鋼廠、造紙廠、塑料廠、玻璃廠,繼續為人民造福,為國家出力,為世界上的幸福事業做貢獻。
這時候,雖然還沒有什么環保、生態、碳中和之類的詞匯,但是收購站的職工們干的就是這樣光榮而神圣的工作。
后世人們一提垃圾分揀總是會提起來日本還有西方發達國家,總是會讓大家進行反思,我們做的如何如何不好。
這要讓這個時候的四九城垃圾收購站的職工們聽說了,非跳起腳罵娘不可。
小日本他們干那些事兒算什么,不值一提,在60年代的這個時候,咱們的垃圾回收及處置,如果自稱老二,舉世沒人敢說他是第一。
宋武一了解才發現,小小的收廢品收購站還真是一個讓人不得不佩服的地方。
已經完全做到了垃圾和廢品分類回收,并且組織嚴密,流程井然,調撥有序。
最讓宋武不可思議的是,收購站里回收物品的種類,細致到讓人簡直不可思議。
諸如雞鴨毛、廢電池、牙膏皮、肉骨頭、甲魚殼、桔子皮、碎玻璃、破棉絮、布角料、眼藥水瓶、各種料瓶、各色“殘舊破鞋”、長短發辮、揉皺污損的垃圾紙、燈泡日光燈管,而各款書報、破銅爛鐵則屬高檔稀缺物資。
總的一句話來說,只有你不屑蠅頭小利扔棄的,沒有“廢品收購站不要”的。
宋武頓時覺得自己以前對于廢品收購站的了解,過于流于表面化了。沒想到這也是一個精彩的世界呢。果然是隔行如隔山,行行出狀元。
等到,老萬光榮的回去頤養天年,宋武接替了他留下的工作崗位,真的進入這個行當,光了解這些收購相關方方面面必須知道的東西相關資料,都用了好幾天的時間。
主要是種類太寬了,牽扯的東西太多,而且分類標準,精細到讓人發指。
幸虧宋武根本無意于爭當廢品收購站的先進工作者,不然光這些收購的條條框框都讓他頭大,他現在仔細的了解這些相關的東西,也只是做到心里有個數,并不是要跟著一點一點兒完成工作指標和任務。
反正他又不靠這點工資過日子,扣完了他也不在意,嘿嘿,他就是來這兒混日子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