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客廳里寫字,一個人也是開著空調,而且你這張書桌很大,我覺得我可以把房間里的空調關了,在客廳里學習。”姜鹿溪道。
她還是覺得程行在客廳開一個空調,她在房間也開一個空調,這樣基本上就是24小時一起開了,太浪費電了,程行在客廳里的書桌那么大,可以到客廳里一起用一張桌子的。
“也行,你把椅子搬過來就行。”程行笑道。
程行這張桌子除了平時看書之外,偶爾也會練一下字,因此就買的很大。
他臥室沒書桌,程行臥室的桌子上只有電腦。
所以客廳就是他平時寫字看書的地方。
程行家里的客廳很大,靠近陽臺的位置那半個客廳,放著電視沙發跟茶幾,里面的半個客廳,就是程行這一個大桌子,跟一面很大的書柜了。
“嗯。”姜鹿溪點了點頭,將房間里的椅子搬了過來。
她在程行旁邊坐下,開始繼續做起了題。
程行則是繼續寫起了文章。
程行筆下的自由,是童年的鄉村,兒時的田野。
那時尚未長大,無憂無慮,在田野間肆意奔跑的日子,應該就是自由了。
所以程行從這里入手了,講述了他心里的自由。
程行這篇文章以何為自由開始。
最后一段,自然也已何為自由結束。
何為自由?
目光之外,田野之上。
這便是程行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話。
程行寫完后放下了筆,他抬起頭,就看到了一直望過來的姜鹿溪。
“你在看什么呢?”程行好奇地問道。
“你剛剛一直寫的什么?”姜鹿溪好奇地問道。
“你之前不是給過我建議,說可以出個文集嗎?這就是未來出的文集里的一篇文章。”程行笑道。
“哦。”姜鹿溪點了點頭,然后眼睛眨都不眨的盯著他看。
“你想看?”程行好笑地問道。
姜鹿溪哪里知道程行會這般問。
她搖頭道:“有什么好看的?不想。”
“哦,那就不給你看了。”程行說著就要收起來。
“拿來。”姜鹿溪沒好氣地伸出了白嫩嫩的小手。
程行笑著遞給了她。
姜鹿溪拿過他寫的文章,一點點的看了起來。
讀到最后時姜鹿溪愣了愣。
她又多看了幾遍最后一段話。
發現程行最后結尾處的這一句話寫的極好。
何為自由?目光之外,田野之上。
這目字出頭是自,田字出頭是由。
這自由,可不就是目光之外,田野之上嗎?
而且程行整篇文章,又都是少年錦時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田野時光。
姜鹿溪不得不佩服,程行在文章上的造詣確實很厲害。
起碼這最后一段話的意境就很深。
“怎么樣?”程行笑著問道。
“很好。”姜鹿溪沒有再說反話,也沒有吝嗇自己的贊美之詞。
“可能是我很念舊的原因,我很喜歡童年的鄉村生活。”程行道。
“我也喜歡。”姜鹿溪道。
但只限于父母出事之前的童年。
只限于九歲之前的童年。
而在姜鹿溪跟程行討論著這篇以自由為題的文章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