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聽得李老爹就不滿了,立時瞪他,“咋咧咱家咋就不能想了人孫家兩個兒子就能供出個讀書人來,咱老李家四個兒子呢再加上松哥兒他們兄弟幾個,還供不出一個讀書人”
李繼富立即沒心沒肺的笑道“人孫大殺豬一年就能掙三四十來兩銀子的,咱家哪個能跟他比呀”
李老爹臉色立馬就黑了下來,黃氏瞧著,趕緊拽了李繼富一把,李繼富頓時就閉上了嘴。
他雖想到啥就說啥,心直口快不過腦子,但聽媳婦勸啊,一拉準能拉住。
當年孫老旺將大兒子送去學殺豬,李老爹瞧著眼紅,也是將老大李繼仁送去學了嗩吶,好當個嗩吶匠,可惜李繼仁沒這個天賦,學得也不咋地,學了好多年,嗩吶吹不好,沒辦法,只好跟著師傅的幾個兒子混口飯吃,跟在隊里頭鐺鐺鑼。
十里八村紅白喜事的都興請一支鼓吹手去,遇上喜事多白事多的一年,也能掙個兩銀子。
他一看一個兒子頂不上,當即又將老二李繼和送去學了木匠,可惜李繼和人老實,也不會咋說話,做得細致,出活就慢,名氣是有點,但一年里接不了多少活,能掙個兩銀子就不錯了。
兩個兒子加起來,仍舊抵不上人家一個,李老爹轉頭就將目光落在三兒子和四兒子身上。
可惜三兒子是個炮仗,送去當學徒沒多久就說話惹惱了師傅給退了回來。
小四兒子又是個耍性大不著調的,送去當伙計沒多久也被掌柜的給解雇了。
沒辦法,李老爹也只能將二人拘在家里種地。
轉眼兒子們都成了家生了娃,種種地,閑了去打點短工,一大家子這日子雖緊緊巴巴但也還過得去。
他想著他兒子比不上孫老旺的兒子,可他兒子多,孫子更多
孫老旺再能耐,生兒子比不過他,兒子生兒子還是比不過他兒子。
如此,倒也是很好的自我安慰了。
可冷不丁的孫老旺的兒子中了童生,李老爹只要想起那天孫家的熱鬧,和村里人對孫老旺止不住的恭維道賀,還有孫老旺那看他的得意眼神,這心里就得勁不起來。
所以,送孫子去讀書,這件事,再苦再累他都要去做,不蒸饅頭爭口氣,總要爭過一回,要不然,他死了也不能瞑目
“我仔細打聽過了,范家學堂每年正月才收新蒙童,一年的束脩是五貫錢,這離正月還有好幾個月,咱先送去村塾試試看,這件事我已經決定了,你們只管聽就是了”
其實他也心里有些忐忑,怕自家的不是那塊料,浪費銀錢,畢竟他們老李家往上數幾代都沒個讀書人。
所以先送去村塾正好,村塾每年只有冬季才立學,只三個月,春事農忙都是不開學的,束脩自然也便宜,教學的是已經五十多歲的老童生,一學只要三十斤糧食,他們家也受得住。
若娃讀得,再去花那五貫錢,也咬得下牙。
李老爹平日里話不多,但向來是說一不二,說出的話就必須要做的。
一屋子人都清楚這點,是以也沒人再質疑。
讀書就讀書,誰不想自家的娃去讀書呢
李繼貴吊兒郎當不著調,媳婦蔣氏卻是個有主意的,第一個就反應了過來,立馬就問道“爹,咱家這么些個娃子呢,倒不知爹你中意送哪個娃去”
既是公爹下了決定,左右是肯定要送個娃去的,那么,送誰去,就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了。
蔣氏一說完,老三媳婦黃氏也嘴快道“就是就是,這么多娃呢爹你打算送哪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