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收稻谷是很辛苦的活計,特別是田里的稻葉子割人得緊,所以一般人家,只要不是壯勞力不夠的,一般都不會讓家里的閨女下田去的。
閨女沒嫁人,肉皮子細嫩,那稻葉子掃在皮膚上,可是癢得不行。
所以,李家的孫女們都沒下田,包括去年進門的大孫媳江氏。
李香梨三姐妹年紀大的,派了攤曬稻谷的活計,石榴和下頭的李桂圓李青棗李冬棗姐妹還有江氏,今兒就跟著奶奶老袁氏負責家里的活計,除了打豬草,便是煮飯送飯了。
老袁氏帶著江氏還有石榴也是一大早的就忙活了起來,煮臘肉,和面
李桂圓三個就出門打豬草,順便,還要往地里去送一回水。
等到了點回來,家里的飯食也張羅好了,除了老袁氏,江氏石榴這五個人分做了兩隊,開始往地里和曬谷場那里去送飯。
石榴背了背簍,手里還提了一個籃子,帶著同樣也是一個背簍提著籃子的李青棗和提了一個籃子的李冬棗,一道往村南頭去。
臨近中午的,日頭正好掛在村南的這一片片的稻田的上空,沒一個地方陰涼的。
好在大家都早有經驗,早就搭了兩個竹席棚子在角落里的,這會兒日頭頂著曬,都可以躲到棚子里遮遮陰。
石榴三姐妹頂著日頭,汗水夾背的終于到了自家田里,早就餓的饑腸轆轆的李家人趕緊來幫著接了背簍籃子的,開飯
農忙費力氣,吃食可不能差,今兒李家做的胡瓜炒臘肉,滿滿的一大盆,還有苞谷面饃饃,管夠
都餓得前胸貼后背了,哪顧得上說話啊,一個個的都是甩開了腮幫子吃著。
石榴三個要等他們吃完再收了東西回去,這會兒就在一邊看著他們吃。
二房長子、十七歲的李榮棕跟妹妹石榴是最好的,這會兒石榴就坐在他身后,他轉頭就夾了一塊臘肉喂給她。
石榴張嘴接了,嘴里就道“三哥你自己快吃,家里也有待會兒我回去吃”
李榮棕點點頭,看了看后山的方向,小聲道“等秋收忙完,咱們該上山去了吧要不然,那地兒該被別人發現了。”
石榴跟著看了眼村后的那座大山,點頭,“嗯嗯,還照去年一樣。”
前年,石榴在一次跟著李榮棕去山上打柴的時候,機緣巧合下,發現了一棵板栗樹,兄妹倆花了兩天功夫摘完了樹上的板栗,去了外頭的刺殼,得到了半麻袋的生板栗。
然后悄悄的扛去了大風集上的雜貨鋪,以生板栗兩文錢一斤的價出手,賺到了三十幾文錢,嘗到了甜頭。
去年,兄妹倆照舊去摘了,那顆板栗樹長在山坡崖上,旁邊又有幾棵松樹擋著,位置偏僻,倒是還沒被別人發現呢。
這么個攢錢的生意,本就腦子活有點小機靈的李榮棕那是舍不得丟手的,都不用石榴操心怎么讓他瞞著家里人呢,他自己便先就叮囑起石榴不要回家講了。
真真是跟石榴一拍即合,要不石榴就喜歡跟他玩呢。
由此,今年兄妹倆自然還是要暗戳戳的進行這場賺錢大計的。
兄妹倆這里眉來眼去的說著大事,那邊,大口大口苞谷面饃饃就著臘肉吃的噎得不行的李繼貴一碗水灌下去,完了抹了一把嘴,舒服得不行,“這啥薄荷泡的水喝著還真是涼快又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