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開國后不久,棉花的種植也徹底推廣開來,除開實在家里地不夠種的,一般人家,也多少會種個一畝兩畝的棉花,也不是每家婦人都會織布都買得起織布機,所以,種出來的棉花,多是要往外賣的。
更甚的種個六七畝的棉花,除開自己織布的,剩下的也是要往外賣的。
有些是商人下鄉各家去收,有些是農民自己拉去城里鎮上鋪子賣……
時下鋪子里的棉花統一售價都是七十五文一斤,而農民若是自己送去鋪子賣,能賣到六十文一斤,若是商人來家里收,便要再少兩文,少兩文,省了大老遠的往城里去,那些離城遠的農民,也大多愿意的。
“周舅舅你可以自己去跟農民談價,我不管你收價多少,但收上來送到我這里的棉花,我都給你六十二文一斤,有多少收多少。
我可以提前預支你五十兩銀子,用作你前頭收棉花,以免你銀錢不就手。”
周旺聽得一驚一喜,竟沒想到石榴給他安排的是這樣的活計——販貨這么多年了,算一本賬他還不在話下的,當下腦子里也轉的快得不得了。
百姓自己把棉花大老遠送去商鋪賣是六十文一斤,商鋪的人自己去各村收則是五十八文,他之前販貨時,也曾見過有小貨商專門來收了棉花再一批賣去城里商鋪,就賺這兩文錢的差價。
他還打聽過,有些跟商鋪做生意久了談得攏的,能談到六十一二文,如此一斤就能賺三四文的差價,收的多,那日積月累下來的,可就是一筆不小的銀錢了,還穩賺不賠,棉花收到手里,就不可能賣不出去,他之前也抓住過這個商機,想做來著,可是沒那么多銀子本錢,又自己一個人,到底不敢放開來做……
現在好了,石榴愿意先預支給他本錢,還有多少收多少,只要他放開了干就行,這完全是送銀子給他賺啊!
他收五十八文,再送到石榴這里來,轉手就賺四文,還穩當得很,就費力氣,辛苦罷了,但他販貨這么多年,早就習慣奔波了,不怕辛苦,只要能賺錢!
周旺腦子越轉越快,他一個人能力有限,可他這些年認識不少貨郎,都熟得很,他完全可以跟他們聯系上,給他們六十一斤的價,讓他們也收棉花來賣給他,然后他再拉回來,只賺這兩文錢的差價,也是大賺啊,畢竟,都不用親自去跑去收,也賺兩文錢呢,要是不這樣,他也收不回來,這兩文錢也沒得賺——
“石榴你放心,這活計你托給我,我一定好好做,定不辜負你的信任!”周旺眼中閃閃,鄭重的保證道。
石榴微頷首,隨即就讓歲綠去取五十兩銀子來,為了周旺方便,銀子都是散的,有碎銀也有銅板—
周旺小心翼翼的接過了,仔細的用布包了,又用提來的籃子裝了,還跟李繼和討要了一些木屑花鋪在上頭掩蓋住。
籃子是他提來的,他來可沒空手,走親戚可不好空手,且又是石榴給他安排活計,他就更不能空手,所以給提了一籃子的雞蛋來。
這會兒用籃子裝銀子,正好。
因惦記這賺錢的大事,周旺忙謝辭了李繼和留飯,當下便先告辭歸家去了。
等他走后,宋氏進來問石榴道:“原來你找他是為買棉花的事啊?這咱們去鋪子買棉花要七十五文一斤,確實是自己收劃算,可五十八文一斤的事,莊子上隨便找幾個人去不就是了,咋找他,還多給了四文去呢。”
她剛剛在軒屋里坐,聽見了正堂里說話的。
石榴就道:“娘你也說了,去鋪子賣要七十五文一斤,我這六十二文一斤,可足足省了十三文,怎么不劃算了?”
宋氏不解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