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些都是跟著在羊工坊上工的同村人一道趕早來的。
也有些離得遠的,陸陸續續的都在往下河村趕。
石榴特意讓人開了清河作坊的門堂,請這些人都先到門堂里避風,坐著歇歇腳,喝點熱姜湯暖暖身子。
等時候差不多了,要來的人估摸著也都來了,石榴這才和范氏以及黃春妮一起往清河作坊去。
門堂里已經擠滿了人,婦人家坐在一起嘰嘰喳喳的,真是熱鬧得跟個菜市場似的。
但一見石榴進來,便立馬都噤了聲,一個個瞪著大眼睛好奇的看石榴。
都不用等人介紹,他們就都知道,這肯定就是那李家石榴了。
看這年紀,再看周身的氣度就知道了。
人群里也有不少十來歲的姑娘家,看著石榴一身光鮮漂亮的衣裳,再看看自己身上因為今兒來招工穿上的自己最好的一身衣裳,都忍不住低下了頭,腳尖碰腳尖,一個個都暗想:這就是石榴姑娘啊,可真好看!
石榴看著這擠得滿滿當當的人也是唬了一跳,沒想到會來了這么多人,這么多人都會針線啊?
于是張口就問了。
就有婦人道:“我不會做衣裳,只會縫補衣裳,成嗎?”
也有婦人道:“我在城里繡莊接繡活做的,繡工還行的!”
石榴便讓范氏出面統籌,把這些人分一分,接過繡活做的人以及覺得自己繡工還不錯的人站一堆,其他人站一堆。
如此不多時,堂里就分站了兩波人,但顯然,前者這一堆人比后者少了一多半呢。
會縫補衣裳簡單,可能做得了繡活的人,還是少之又少的,畢竟,沒那個條件,可學不來繡工。
當下,石榴讓范氏和黃春妮去考較這些會繡工的人的繡藝,覺得合適的留下來,她則走向了另一堆人。
充棉的只要能將口子縫細致就行,但同樣的手腳要細,得有耐心才是,畢竟,那棉花塞不好,布偶可不成樣。
一番考察問話下來,石榴也憑眼緣,最后挑出了四十個人來。
范氏和黃春妮這邊也挑出了二十來個人,剩下沒挑中的也只有十來個。
被選中的人高興得跟什么似的,剩下的沒被選中的則是失望不已,甚至還求上石榴了,讓她也招了他們吧。
石榴只表示現下暫時只要這么多,等往后再招人,一定先招他們,這才安撫住了這些人,又讓家里婆子送來了蒸好的兩面饃饃片給大家伙一人發了兩個,便讓他們先回去了。
剩下來的六十來個招上的人,石榴則給他們說了工錢待遇這些,針線活好做布偶樣子的人計件,工錢不等。
而充棉的人,充好一個布偶分大小算,小的三文到八文一個,大的十五文到三十文一個,同樣不等,到時候按工計件每月按時結算工錢—
眾人聽了,都是喜不自勝,又問啥時候上工。
石榴便讓他們明兒一早正式上工,作坊就在對面上河村來,明早在村口集合,自有人帶他們進去。
然后也一人發了兩個饃饃路上吃,讓她們先回家準備去。
眾人招上了工,一個個的捧著饃饃回家,一路都是笑不合嘴的。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