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層面上,這個推斷不存在任何疑問。
在軍事層面上,問題就大了。
首先就是,這個推斷其實也變相證明,這場戰爭是在所難免,而且不是說梁夏帝國退讓就能夠避免的!
顯然,這等于堵死了妥協的渠道。
這還證明了軍方的另外一個觀點。
在戰爭爆發后,誰都控制不住戰爭的規模,即沒有人能夠保證這場戰爭最后不會升級為全球大戰。
關鍵就是,沒有人知道需要打到什么時候,以及規模發展到多大,才能夠化解迢曼帝國內部,以及西陸集團的內部矛盾!
別說梁夏帝國的領導人與將軍猜不到,恐怕連迢曼宰相都猜不到。
其實,猜到了又能如何?
給周涌濤打個電話,告訴帝國首輔在什么時候停戰?
萊因哈特真要這么做了,肯定沒有好下場。
當然,哪怕迢曼宰相到時候告訴了周涌濤,他也絕不會相信。
此外,還能夠證明一點。
在一個月之后,也就是完成了戰略進攻的準備工作,以迢曼軍隊為主的西陸聯軍必然會全力以赴。
簡單的說,就是投入全部兵力發動一場決定性進攻。
理由也很簡單。
只有爭取趕在東方集團完成戰略動員之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比如攻占東駱沙,并且由西駱沙宣布完成了國家統一,才有可能在戰爭規模擴大,演變成為全球大戰之前與東方集團媾和。
說得直接一點,到那個時候,除非梁夏當局真的打算犧牲數千萬,甚至上億人,來打一場未必能夠取得全面勝利的全球大戰,那么就必須接受既成事實,承認分裂成2個國家的駱沙完成了統一。
這個結果,能夠接受嗎?
用秦風烈的話來說,哪怕周涌濤不計個人榮辱,愿意為了和平而背負罵名,數百萬帝國將士也絕不會答應。
8億帝國臣民同樣不會答應!
哪怕到時候真的成為了既成事實,也要把東駱沙打回來,推進到伏爾加河東岸,才有停戰的可能。
往嚴重說,甚至得做好攻占西駱沙的準備。
畢竟駱沙已經實現統一,沒理由重新分裂。
到這一步,全球大戰同樣沒辦法避免。
如果要說的話,拖到那個時候就必然要考慮跟紐蘭共和國作戰的問題了。
其實,紐蘭共和國很有可能在此之前就已參戰!
綜合這些觀點,還有能夠指望控制住當前的局面嗎?
正是如此,討論到最后,就連周涌濤都不得不承認,除非是迢曼當局懸崖勒馬,不然第三次全球大戰將在一個月后爆發。
那么,迢曼當局會不會懸崖勒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