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方面,西駱沙的T系列坦克獨占鰲頭,不但是西陸集團產量最大,還是全球產量最多的主戰坦克。還有發展了三代的BMP系列步兵戰車,以射程遠著稱的自行火炮與種類繁多的火箭炮等主戰裝備,西駱沙只憑一國之力,就打造出了足夠跟整個東方集團抗衡的地面裝備體系。
相比止下,西陸集團的其他國家,哪怕是迢曼帝國,全都是渣渣!
空軍方面,西駱沙的戰斗機全都是按照戰時標準設計與生產,雖然相對的,性能要稍微差點,但是性價比極高,在戰時能大規模生產。因為價格非常的低廉,所以在國際市場很受歡迎。只是MG系列戰斗機就暢銷數十個國家,幾乎參與了戰后所有地區戰爭,表現非常的搶眼。
在西陸集團中,能夠跟MG系列戰斗機媲美的,恐怕只有洛克國的“幻影”系列了。
即便西駱沙差不多就是一個內陸國家,沒有發展全球海軍的需求,也打造了一支用潛艇打主力的龐大艦隊。因為價格非常的低廉,而且日常維護保養較容易,西駱沙的潛艇成功的推銷到數十個國家。此外還有規模龐大的反艦導彈,適合在近海活動的導彈艇,更是眾多弱小國家的上乘之選。
如果是在近海作戰,西駱沙海軍絕對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勁旅。
在某種意義上,西駱沙其實就是圍繞著軍工搞的現代化建設,并實現了工業化。
換個角度來看,西駱沙打造了西陸集團最為龐大的軍事工業體系,在很大程度跟西陸集團的總體實力不足有關。
西駱沙的這套戰略,又反過來綁架了西陸集團。
簡單的說,如果西駱沙在戰爭爆發之后采取主動進攻的戰略,西陸集團就不能從一開始就以防御為主。
關鍵,西陸集團不能放棄西駱沙。
前面已經提到,西駱沙是整個西陸集團的前沿防線。
西駱沙的西邊就是迢曼帝國!
放棄西駱沙等于放棄本土之外唯一的戰略屏障。
正是如此,在面向大陸戰場的基本戰略上,西陸集團其實分成了兩個部分,其實是兩個階段。
前面說的戰略防御,其實是第二階段。
第一階段,就是協助西駱沙發動戰略進攻。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以迢曼帝國為首,西陸集團以占領為名,在西駱沙的境內部署了一支規模龐大的地面部隊。
其中,只是迢曼陸軍就超過了50萬。
這些軍隊,基本都是部署在第二道戰線上,在戰略進攻中充當戰略預備隊,在西駱沙大軍突破東方集團的前沿防線之后,再投入戰斗,擴大戰場突破口,或者向縱深推進,取得更大的勝利。
因為在的過去幾十年里,西駱沙一直在為統一準備,百萬大軍始終是枕戈待旦,沒有絲毫的松懈,所以西陸集團的戰略動員,主要是指迢曼帝國等其他成員國的動員行動,讓前沿部隊進入戰斗狀態。
過去的一個月,迢曼帝國一直在加強前沿部署。
按照林世平提供的情報,在過去一個月里,迢曼帝國一直在向前線運送主戰裝備與作戰物資。
保守估計,能夠支撐50萬地面部隊消耗半年以上。
此外,迢曼帝國的二線部隊也已經完成了動員,總兵力在80萬到100萬之間,能在三個月之內完成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