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不但能把中央軍的主力部隊全都用在西北地區跟東方聯軍決一死戰,還能讓北方派系的作戰部隊全力支持中央軍。理論上,中央軍與北方派系能夠調集300萬大軍,而東方聯軍在西北地區投入的兵力不可能超過50萬。憑借六倍的兵力優勢,梵軍獲勝的把握肯定不會太小。
可惜的是,以目前局面,僅僅只是第五陸戰師的一小股部隊,就掐死了南方集群北上的通道。
消除了來自烏代布爾這邊的威脅,東方聯軍必然強攻齋普爾。
第十七裝甲師突襲杰伊瑟爾梅爾,隨后奔襲珀洛迪,其實是東方聯軍準備攻打齋普爾的先兆。
擺在查吉特面前的現實就是,南方集群在代奧格爾動彈不得,由他直接指揮的,隸屬北方集群的西南集團軍在烏代布爾,同樣沒辦法北上,因此要增援焦特布爾,只能動用部署在科塔的中部集團軍。
雖然中部集團軍也屬于北方集群,而且兵力多達35萬,有幾支主力部隊,但是要讓該集團軍去焦特布爾,不止是舍近求遠,還牽扯到更嚴重問題,比如北方集群在整個岡伽羅平原地區的兵力部署。
不說別的,科塔是在齋普爾南面,離焦特布爾很遠。
以至關重要的鐵路交通來說,不從烏代布爾這邊過,科塔的駐軍就只能通過齋普爾前往焦特布爾。
既然要經過齋普爾,派遣科塔的中部集團軍去增援焦特布爾,不是多此一舉嗎?
有那心思,不如直接出動齋普爾的中央軍。
當然,關鍵還是北部地區的總體軍事部署。
說得直接一點,部署在科塔的中央集團軍,不但負責銜接北部地區與西北地區,還是整個岡伽羅平原的戰略預備隊。必要的時候,需要接管岡伽羅平原,并且協助東部集團軍控制河口地區。
這個戰略使命,讓中部集團軍具有非常明顯的地區特色。
在梵軍的主力部隊當中,中部集團軍是唯一面向平原與河網地區,主要配備輕型裝甲平臺的作戰部隊。
為此,中部集團軍不但擁有數量眾多的輪式裝甲車,還有不少兩棲裝甲車。
此外,相對于其他部隊,中部集團軍的工程兵占比明顯偏高,甚至連一些營級部隊都編有工程排。
這個編制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部集團軍其實是一支快反性質的作戰部隊。
換句話說,中部集團軍適合救急,以及進行運動戰,不適合攻堅,更別說是跟敵人打陣地防御戰。
毫無疑問,派中部集團軍去焦特布爾的意義并不大。
顯然,對于增援焦特布爾的任務,查吉特根本無能為力。
正是如此,在給迪迦拉的答復中,他才強調了奪回代奧格爾的重要性,并且將此當成增援焦特布爾的先決條件。
只是,這并不表示查吉特放棄了努力。
沒法派兵增援焦特布爾,不等于說無法牽制東方聯軍的主力部隊。
不要忘了,東方聯軍另外一路部隊已經攻入古吉邦,還正在圍攻巴倫布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