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也是如此。
按照參謀做的判斷,從孟國借道,只是用于后勤保障的兵力就會超過5萬,此外還要安排數萬兵力增強孟國的邊境防御。
不要忘了,孟國一直都是永久中立國。
因為一直沒有加入東方集團,所以孟國在國防建設上不是很賣力,或者說就算賣力搞國防建設也沒有多大意義。畢竟跟梵羅國比,孟國的體量太小,在沒有外來援助的情況下,根本擋不住百萬梵軍。如果有外來援助,而且足夠的強大,那么孟國自己那點國防力量也就不足為道了。
如果需要控制孟國的大城市,哪怕只是首都與主要港口,也需要投入更多兵力。
有這么多兵力,為什么不直接攻打加爾呢?
直接攻打加爾,無非就三個選擇。
一是在加爾南面坎寧港上岸,然后順河道向北推進。
雖然這條進攻路線最短,而且有內河航道可以利用,坎寧港是加爾的外港,基礎設施也非常完善,但是攻打坎寧港的難度也最大,畢竟梵軍再怎么大意,也肯定會安排重兵守衛加爾的門戶港口。
直接登陸,不但需要投入足夠的兵力,還要承受很大的傷亡。
此外就是,沒辦法保證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完成作戰任務,甚至無法保證一定就能夠由此進軍加爾。
第二選擇是西南的戴蒙德港。
嚴格說來,戴蒙德港才是加爾的外港,而坎寧港是內港。
因為距離加爾市區更遠,加上基礎建設一直沒跟上,特別是連接兩地的公路一直都沒有能夠擴建,別說是拓寬,就連水泥路面都沒有鋪設,所以戴蒙德港的規模不是很大,沒辦法跟坎寧港相提并論。
要說的話,其實是梵羅國的經濟不夠發達,對航運的需求不太大,也就沒有必要發展第二座港口。
只是,戴蒙德港的條件其實更好一些。
不說別的,戴蒙德港的平均水深在落潮時都超過20米,主航道達到40米,能夠讓任何艦船進出。坎寧港的平均水深只有10米,主航道也就20米,排水量超過5萬噸的大型艦船只能在漲潮的時候進出。
因為距離市區太遠,所以守衛戴蒙德港的兵力肯定不多。
此外,受道路限制,部署在市區的梵軍也未必能夠及時增援戴蒙德港。
也就是說,攻打戴蒙德港的難度要比攻打坎寧港小得多。
只是,戴蒙德港有一個嚴重缺陷。
這座港口沒在岡伽羅河河口,而是在胡格利河河口。
雖然這兩條河相隔不遠,但是內河航道并沒有連通。在控制雷蒙德港之后還需要攻占坎寧港,才能夠進入岡伽羅河。
要想利用內河航運,還是得去攻打坎寧港。
至于第三選項,也就是去更加遙遠的甘提。在那里上岸之后,再向北推進,從西邊包圍加爾。
相對而言,登陸甘提的作戰難度最小。
雖然甘提是一座大城市,人口超過100萬,但是相對于該地區的其他城市,甘提就不算大了。
關鍵還有,甘提并不是現代化的城市,更像一座大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