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這是漢代大學士賈誼,在著作過秦論中的描寫。
這句話的意思是東方六國曾經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萬的軍隊,開往函谷關去攻打秦國。
結果秦國只是大開城門引敵深入,諸國的軍隊就遲疑徘徊,看著城門,不敢入關。
雖然有夸張的成分,但是也反映了一些函谷關的易守難攻真相。
作為大秦第一雄關,隔絕關內關外的超級要塞,它鎮守著崤函古道,東起崤山,西至潼津,北臨黃河,南倚秦嶺。
從建立開始,它就只有一次被攻破的記錄。
哪怕是未來的漢高祖劉邦,入關滅秦的時候,也是繞開了函谷關,繞路武關入秦。
這一次,就是第二次函谷關之戰,也是前秦丞相孟嘗君田文的復仇之戰。
“八十五年前,秦昭王仰慕戰國四公子之一孟嘗君田文。”
“于是借著齊王派遣田文出使秦國的機會,罷免了魏冉,任田文為秦相。”
“但昭王終究還是沒能忍住懷疑,因為田文齊國皇室的出身而將其罷免。”
“甚至為了斬草除根,還想要將田文囚禁殺害。”
“可惜田文門客眾多,最終憑借著雞鳴狗盜的手段逃離秦國。”
“回去的后田文不堪其辱,于是在重新擔任齊相后,聯合魏,韓兩國,集三國之力對函谷關進行攻打,想報當初之仇。”
“這一戰,大秦因為過于輕敵,主力西出武關被牽制在楚國,司馬錯仍在蜀地平叛,再加上當時大秦內部的政局不穩。”
“導致函谷關內缺兵少援,并最終在被三國聯軍包圍三年后攻破,秦軍死傷超過十萬”
沙盤擺好,萬眾矚目之中。
崔遠卻沒有第一時間調兵遣將,而是緩緩說出第二次函谷關之戰的起因和情況。
圍觀的諸多百姓紛紛驚呼,仿佛在聽說書先生講故事。
沒有讀過書的他們,第一次知曉了這場戰爭的大概情況。
蒯通的心,隨著歡呼不由往下沉。
軍旗推演,是兩人彼此隔著沙盤,背對著背,只能憑借隨從遞來的信息部署軍隊。
同時每個人八方都有一個戰鼓,對方的軍隊從什么地方出現,什么時候交戰,都會有鼓聲響起。
可以說,是在最大程度還原了戰場上指揮官的處境。
所以蒯通暫時逃離了少年的威壓,得到了些許喘息機會,但是卻沒法逃離少年所帶來的壓迫感。
尤其是在少年,將這些話說出來后。
他本以為崔遠的自信,是因為對第二次函谷關之戰的過程一竅不通。
現在看來,這根本就是白日做夢。
面前這個少年對這一戰,起碼在起因和情況方面都是了如指掌
“既然明明知道自己肯定會輸,為何你還要答應”
蒯通想不通。
如果換做是他,絕對不會答應這種必輸的比試。
嬴政,張良,墨非等人也都看向了崔遠,他們也都想要知道答案。
君子不立危墻之下,這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道理。
“因為你不是田文,更不是兵家之人。”
“而且我們現在比試的也不是真實的戰場,只是一個沙盤而已。”
崔遠坦誠說著。
隨即不等蒯通憤怒,就揮手做出第一個布置讓函谷關內一半的軍隊化整為零,灑落到四處的村莊,山鎮和叢林中,率先開始了軍旗推演
這一幕,直接看呆了所有了解這一戰的人
守關的軍隊不是越多越好嗎
怎么處于劣勢一方的崔遠,還特地派軍到關外這不是在自斷一臂嗎
難道,他想要偷襲
兵家的某些人反應過來,可卻只能干著急,沒法上擂臺提醒。
蒯通不知道情況。
得到開始的消息后,他立刻壓下憤怒,開始按著原本的歷史進程,讓大軍穩步前進。
想要按著注定的劇本,將崔遠一步步逼入絕路。
然而很快,他就渾身一激靈
因為隨從帶來了他后勤部隊被大股秦軍襲擊的消息
“你放棄了函谷關”
蒯通傻眼
他萬萬沒想到,崔遠會在戰爭的一開始,就放棄了最大的依仗函谷關
而且還派出了奇兵,偷襲自己的后勤部隊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崔遠輕笑,說出一句包含哲理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