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太醫院院使、院判、御醫等,每天要在內府御藥房分兩班輪值供事。太醫院的院使正五品,像老圣人那位,現在也是太醫院的左院判正六品,普通御醫團隊都是七品。而御醫之下,又有吏目、醫士、醫生。而普通的醫士,醫生,是沒有品階的,吏目九品,醫士、醫生都沒有品階。
而醫士,醫生的晉升管理是很嚴格的。像太醫院不僅負責征召選任罷黜醫生的工作,而且還負責向全國各府、州、縣、監獄、國子監、會同館、邊關衛所、村鎮等選派醫生,類似于把培養的醫生醫學學生,放各地學習,歷練。一年一換。而在邊關差服役1次,相當于去書堂等處2次。每次2年。9年期滿升職
應差人員的先后次序為先及內殿考出二等醫生,次及二等冠帶醫士年資較深者,再次及內殿考出三等醫士。
等考到的一等醫士,其中最優秀者,補充入御醫隊伍。
看到沒,為什么大家都喜歡用太醫,古代的太醫院想出頭,一點不比現在醫學生容易。而且這些醫生大多都是太醫的后人,從小培養出來的。
而太醫院的御醫隊伍里,還有些特殊的存在,征召皇室人員的命比較值錢。所以他們特意留了一個口子,叫征召,萬一有那世外高人,擅長疑難雜癥的,不得讓人進來治病所以只要有工作實績的,能通過考驗的,就能直接進入御醫隊伍,省了十幾二十年的歷練與考驗。
所以小神醫救了榮國公夫人,這就是工作實績啊這樣的都起死回生了,還不快點收入太醫院御醫隊里,還等什么。而報到夏太監那兒,直接就批了。于是十七歲的趙崇成了正七品的小太醫一枚,入大脈科。皇家認證
什么時大脈科說中醫不分科也是錯的,在太醫院里,醫分十一科。即大方脈內科、小方脈兒科、傷寒、婦人、瘡瘍、針灸、眼科、口齒、咽喉、正骨、痘疹科。
至于說什么小神醫祖上在前朝做過太醫。這個,是問題嗎當初太祖破宮門時,第一批留下伺候的,還不是前朝的那些太監、宮女而且留任的太醫也不是一兩個。只要好好投降就成了,哪管那些事。
于是趙崇就因為救了國公夫人,得了一個七品太醫院太醫的職位。每七日當回值,平日里還在賈家的醫館里守著。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