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太!」邊上的女侍又小聲的叫喚了一聲。
歐萌萌側頭,那女侍都有些顫顫巍巍的。她沒法不急,老太太其實性子還可以,不是那愛作妖的,只是現在喬國老來了,而他們這些底下人也被通知了,不能讓國太知道聯姻一事。這讓下頭的人為難死了。讓見,不讓見都是事。
歐萌萌看著鏡子里的自己,四十多
歲的樣子,看吳國太的記憶,記憶里的吳夫人就和歷史里的武烈皇后差不多。在孫堅,孫策相繼去世之后,她扶佐次子孫權,一步步穩定東吳政權,可以說,她與周瑜是東吳的定海神針一般的存在。
當然,歐萌萌真的看到她的記憶,又覺得,自己其實之前對這些人物還是看得淺了。
歷史里對吳夫人(武烈皇后)的描述是「及(孫)權少年統業,夫人助治軍國,甚有補益。」而一些史籍中,也對吳夫人多有贊譽,說明這是一位睿智的政治家,軍事家。就算死前,也是把后事都安排妥當的。
而這位小吳國太,在軍國大事上,她尊重繼子,只說自己該說的話,而看記憶,吳夫人被迫嫁給孫堅,也說了,不是受孫堅的逼迫,而是形勢所迫。吳家算是吳郡世家,人家吳國國君后裔,本以姬姓,亡國后,以國為姓。這樣人家出來的女子,本身自帶狠勁。她是看清了形勢,不嫁孫堅,也得嫁給別人,還不如嫁孫堅,這樣,吳家能得到孫堅的庇護。所以婚后,先是扶佐丈夫,后扶佐兒子。她就是那種不管啥時候,重點都找得很準的人。
所以吳國太的記憶里,對阿姊是充滿了崇拜與依戀的。孫堅如何,她的記憶很淡,她的家里,就是姐姐主外,她主內,他們一塊把孩們拉扯長大,守住家業而已。這么一看,這人物其實立得住的。
她就是一個溫暖的內宅婦人,外頭的事她不管,只是一心一意愛著每一個孩子。因為溫暖,所以每一個孩子,包括孫權他們對于她,也是口口聲聲的叫她「母親」,一心一意的孝順。也不僅是因為吳夫人的臨終囑托,他們母子之間,是有真感情的。
她天然的,就不是一個政治家。就是一個普通的母親,也就是因為這樣,這個人物才會被當成三國里少有帶有溫情,并且又有喜劇色彩的人物。
所以當她知道孫權要把親女兒嫁給一個五十歲的老頭,她會生氣。但是孫權一忽悠,她就答應看看。喬國老再忽悠,她就把女兒嫁了。因為心疼女兒和女婿,于是就壞了繼子的大計。人物的邏輯是通的。但那是《三國演義》的劇情需要。
但這不是歐萌萌的性格啊!都替吳國太這母親,當的也是很憋屈!深吸了一口氣,還能死咋地?該走的路,還是走了吧,不然,這人物不就廢了。自己還是伸手,讓人扶起她。
免費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