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吳侯可是已經去荊州傳旨了?」諸葛亮定了一下神,忙說道。
「哦,我們請旨的人直接去的荊州,應該早就到了吧?」孫權故作隨意。
意思很明白,他們向獻帝請完旨,根本沒回江東,而是直接去了荊州。而他們肯定隨著圣旨一塊的,還有屯在附近的兵馬。人家帶有圣旨,荊州不管如何,也不可能留在劉備手中了。
「那某……」劉備皺緊了眉頭,他一心一意想快點回荊州,而現在,一聽這話也知道,大勢已去,于是就想直接告辭,趕回荊州去。
諸葛亮輕輕的磨牙,其實剛剛他說請旨時,也不指著能說贏,畢竟周瑜這會雖在江東,但他的兵馬在江陵,與荊州成合圍之勢,若不是聯盟的關系,真的純打,他們占這四地,其實也不算什么。
之前也說了,玩陽謀,諸葛亮是祖宗,現在當孫權也開始玩陽謀時,諸葛亮還有點不適應了。但馬上,腦中就開始想之后了。
圣旨到了,大軍圍城,關羽和張飛不得聽江東號令,大戰只怕早就打起了,他們這時趕回,真的收拾殘局都輪不上他們。
想想,笑著打斷了劉備的話,對著孫權一揖:「子敬兄還在南徐,不如某與主公迎他前去上任?」
「好,好,好,正合某意。」孫權笑著點頭。
劉備沒說話,只是看著江上的船來船往,突然有一絲疲憊與蒼涼。奔波半生,一心想做出一番事業。可這一路走來,處處碰壁,險象環生,至今還無一安生之所。看看身邊的三人,突然覺得,這也許是年輕人的世界,而自己老了!
諸葛亮也內心苦澀,果然是困字局,也不知道回到荊州,等待他們的是什么了。
收拾了東西,說好幾日后,他們坐著劉備來時船隊一齊返回荊州。
魯肅都有點尷尬了,他也沒想到,事情的走向這么出人意表。他現在只希望荊州別打太狠,影響兩家聯盟。
諸葛亮這才松了一口氣,他也覺得有點郁悶了,這回,除了把劉備接回,好像啥事也沒辦成。荊州丟了。親事也沒成,而且,孫權和周瑜好像他得重新認識一下了。
而劉備顯得有些低沉,不過大家也都理解,這時,任誰的心情也不會好。
其實若是平時,諸葛亮會體會劉備的心思。但是這回,其實他自己都沒想到,他其實有點變了。
從荊州到南徐,他聽到劉備說「你可算來了」時,他其實就變了;
或者說更早,當他在船上,置疑自己的決斷時;
或者在荊州,看到關羽,張飛的胡攪蠻纏時,他就已經變了!
當失望疊加,又無法釋放時,他就已經不是那個自信且義氣風發的諸葛亮了。
他不僅是對劉備失望,其實更多的,是他對自己的失望,失望自己的謀略,更失望自己的抉擇。
這些復雜的情緒,諸葛亮也無人述說。此時他就是一個合適的謀士,一心一意讓回荊州這事得到更好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