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雜質,我們可以多挑、多洗幾遍;可是太脆這個,我們真的沒法!之前用曬,后用風,最后還是用回了火墻,這個紙脆,與厚薄,與壓制,烘干都沒多大的關系。咱們這紙,真的敬給皇上都不丟人啊!”技工頭都要哭了,她們已經在這兒做了三個月了,做出紙一次比一次好,但是老太太永遠不滿意,這讓她們的心態也崩了。這會就是勸說了。讓老太太別糾結了,這樣的紙,拿到外頭,只怕要被一搶而空的。這遠遠
歐萌萌也是郁悶,竹紙是因為纖維細密,是很適合做印刷紙的。后來一些古書修補,用的就是復原版的富陽紙。
照說,她有較成熟的配方,到了這兒,她也是經過了無數小型實驗,然后優化了過程,難不成,現在是逼著她回到之前繁瑣的工藝上去。要知道,她們經過了不少的改良,無論是成本,還是工藝流程上,可以說,她比現代那些人仿古做得好得得多,但是,就是因為柔韌度達不到,于是要試回之前去?成本與品質不可兼得?
“母親!”孫尚香輕輕拉了歐萌萌一下,孫尚香都快忘記之前老太太什么樣了,她現在時不時的就這么神游天外,但是她就是這樣,時不時的神游一下,才讓這些紙變成這今天這樣。她相信,母親一定是有大用的。
“哦,你們說得極是,我們這邊的已經都試過了,現在只能往源頭想法了。”歐萌萌點頭,她覺得要不再回頭看看?
這個作坊是山下的制紙作坊,而背山的山腰處,還有制紙漿的作坊。
山上有泉眼,歐萌萌好歹也是受過教育的,自不能忘了,綠水清山就是金山銀山。造紙是極費水,而且也極其污染水源的。因為洗竹,漚料,草木灰清洗,用石灰水來軟化浸泡,這一步步的,除了費水,還有就是污染。
歐萌萌記得有一段時間,他們那里就關閉了無數的造紙小作坊,大型的造紙企業后來也轉型了。當然,她也明白,千百年都沒毀綠水青山,到了八十年代之后,就開始毀了?中間自是無數的科技與狠活。傳統制紙術里,最大的污染就是石灰。其它的,都是可降解的。歐萌萌明白歸明白,最終還是沒下那個決心。
所以,當時她研究工藝流程時,其實也是在孫權家的院子里做了小型的實驗。把每一步都用了各種方法做實驗,最后確定最適合自己的。
而前期各種水浸,草木灰蒸煮,石灰淹制,流水沖洗,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降解原料中的果膠質,實現軟化纖維之目的。
按現代科技的解釋,這是一種微生物發酵過程,在水浸發酵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細菌,水中長時間的浸泡,由物料之中和水中的細菌慢慢的滋生相互結合,也相互分解,漚料就是利用這種分解,去除原料中的果膠質。
歐萌萌最早的想法是,用時間換空間,用長時間的浸泡,達到深度漚化的目的。不過,這時,她也就明白為什么現代要科技與狠活了,她修的又不是長生道,她沒那么多時間來浪費。
而且長期的漚制,其實毀環境,于是她只能另想辦法。不得不說歐萌萌是強人,既然污染已經無從避免,那么,我們就另辟蹊徑。
她在山背后叫人用石磚砌了一個石制的方型巨型爐池。上面是池,以在兩邊觀火,看池。側邊還有橫吊!
這就是歐萌萌設計的燒堿池,新竹砍下之后,切成長度一樣的竹筒,再用砍刀分成四半,用麻繩捆死,整齊的排成四方體,再用麻網固定,吊起,尺寸就是燒堿池的大小,完整的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