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小姜氏已經開始做了,她現在和孫朗說,就是拉個同盟者,回頭老太太問起來,讓孫朗頂在前頭,畢竟他才是親生的。
孫朗也不在意,反正他對妻子也是滿意的,就像老太太說的,她不是那種叫苦式的抱怨,她做事要積極很多。拉人出來背鍋這個,也是當兒媳的智慧,這也表明了,她對丈夫的信任,是該表揚的。孫朗也知道老娘是在勸和,他其實也是極聰明的一個人,對于妻子的小花招,他也當情趣了。
一邊叫人去刻蠟紙,一邊去請了之前幫他們做印刷機的那位,現在最了解這個機械裝置的就是那位了,自是要讓他來繼續了。
福字自是送到孫權處,孫權當然得叫來自己的哼哈二將。張昭和周瑜了。
兩人都沒頭沒腦,但厚厚的一打紅紙,上面幾種不同樣式的福字。他們倆都有點呆滯。有點不太明白,孫權給他們看這個干什么。
不過,兩人也都是讀書人,自是知道上面的字很大氣,不知道用什么寫的,當然他們很快就發現不對。因為每一張,都是同樣的字跡,在相同的位置……
“這是印上去的?”張昭聲音都在顫抖了。
“對,老太太讓信箋作坊的人刻的,現在作坊正在不停的印制“福”字,等過年時,可以送給買不起桃符的百姓。國太的意思是,這叫“送福到家”。”孫權點頭,也把各種福字拿起看看,此時也已經有了書法之意,只是還沒有紙張進行推廣,但是從石碑上的文字,也已經能看出書法的進化。
而這時的字體也有了多樣化的轉變中,這時的福字的字型變化,其實也是長在大家的審美之上的。雖說是印制的,但是細看看,卻也滿滿的細節。
“就是說,我們可以印書了?”周瑜說到底,也是讀書人,他也明白這代表了什么。看看那紅紙,有些毛邊偏厚,應該就是為了張貼,而特制的。想想,若是能印出這么大的福字,若是用上吳侯箋的那種紙,是不是就可以印出書籍了。
“國太說那還要調整,這福字,因為過年要用,所以先印這個,回頭一家兩張,貼在大門左右,也給大家添點喜氣。”孫權漫不經心的說道。
“這真好看,國太怎么會想到這么寫"福"字?”張昭還在研究那字,手還在試著臨摹。文人就是這樣,啥叫見獵心喜?就是這個意思。已經忘記了,孫權叫他們來,是為了什么。
“這么送百姓,也不能明確解決世家的問題。”周瑜腦子很快,也知道老太太的意思,用福字來爭取民心。
“我們答應了世家的要求,不再印制信箋了。”孫權也在試寫,現在他也有足夠的紙,自然也可以試寫一下了。老太太剛也說了,讓他也練練字,正好給眾臣親筆寫福,一同賜下財帛,讓百姓們也知道,這福字,就是吳侯對于江東父老的心意。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