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雞這種動物,不太怕冷,但為了抵御嚴寒,它們就不會下蛋了,如果養殖戶想要雞在冬天也照樣下蛋,就要舒適的溫度和營養的飼料。
高明程的這批雞,是沒怎么喂食的,春夏秋三季,大部分都是雞在山里自行覓食,一天只喂一頓,作為補充食物而已。
但冬天時,山里能吃的東西少,地里的蟲子都躲進厚厚地土里冬眠去了,雞能找到的吃食就少,需要人工勤喂了。
高明程大部分時間都是呆在縣里,因此他給了陳大松很大的自主權,雞舍需要的東西,如果家里沒有的話,陳大松就會去買來,然后記賬讓高明程報銷。
比如飼料。
冬天時,把菜地里的老葉子切碎,再拌上飼料喂給雞吃,這樣雞的營養才足夠。
陳大松跳下地炕燒火的那個坑,開始引火堆柴。
高明程則繞著雞舍走了一圈,發現整個雞舍都被塑料布蒙住了,這樣能夠最大化的保溫,防止雞舍里的熱量擴散。
不只是雞舍如此,陳大松住的那個小屋子,也用塑料布蒙住了,只留下一個小小的換氣孔。
小屋子里擺著一個鐵皮爐子,這顯然是陳大松自己從家里拿來的,這個鐵皮爐子可以燒火取暖,還可以燒熱水,當人想喝水時,就能夠有熱水吃了。
不多時,陳大松就把火燒好了,火燒好后,就可以堆柴火了,堆柴火是有技巧的,大木頭和小木頭要錯開疊放,這樣就可以一直慢慢的燒著,不需要人時時守在旁邊。
隨著地炕的火燒起,雞舍上方的煙囪開始有青煙裊裊而上,在漫天的白雪中,爭得一絲存在感。
陳大松塞進一顆完整的枯木,用鉗子將其一直往前面推去,直到推到頂,然后再疊放其他的柴火。
等把柴火都疊放好后,陳大松對高明程說道“明程,因為冬天要燒地炕,柴火用的快,我看最多到夏初,之前收集的那些柴火,就要全部用完了。”
高明程點點頭,順便看向不遠處的柴垛。
當初柴垛堆如一座高山,如今成了小山丘了。
看來開春后,他得進山去弄些柴火回來了,之前他在山里砍了一些馬尾松,樹干準備用來種茯苓,而那些樹枝已經削下來,在原地晾著,等尋個時間,就可以進山把干枯的柴火拉回來。
雪下的更大了,高明程說道“陳叔,火已經燒上了,你還是趕緊回家去吧,該吃年夜飯了”
陳大松再次看了一眼火勢,覺得沒問題后,這才直起身來,他滿臉笑容的說道“是啊,該吃年夜飯了又一年過去了”
兩人結伴返回家中,這次是高明程先到家,而陳大松還要再走一段路。
回到家中,高明程就聞到有肉香從廚房傳來。
整整一個下午,毛子兩兄弟都沒有閑著,他們先是清洗牛的內臟,再把牛腳牛頭弄干凈,然后放進大鐵鍋里燉上了。
此時鐵鍋里的湯汁發出咕嘟的聲響,白霧升騰而起,彌漫在整個廚房。
而擺在木架上的盆子里,已經有一只清洗干凈的土雞了。
除了土雞,還有一條收拾干凈的鯉魚。
這都是今晚的主菜,年夜飯少不了魚,而鯉魚的大小合適,兆頭也好,鯉躍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