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站在玉隆萬壽宮的附近時,高明程這個沒有多少文化的人,腦海中都浮現了這么一句詩。
再看眼前青磚灰瓦、飛檐翹角的古建筑群高低錯落。高高的馬頭墻昂首朝天,與藍天為伍,與清風作伴,從古至今的佇立在這里。
歷史的風霜烙印在建筑上,大多數建筑都顯得灰撲撲和老舊。
在古建筑沒有得到保護的現在,這里沒有后世文化景區的干凈和寬敞,但又有文化景區所沒有的生活氣息。
很多文化景區,看著好看,裝修的也很新,但卻像是沒有感情的樣板房,來過,看過,也就忘記了。
老舊的古建筑中,仍舊有人生活在這里,但也有個別幾棟房子太過于陳舊,近乎坍塌,無法再住人了,因此大門是敞開的。
老房子一旦無人居住,就會加快腐朽,瞧,屋檐上的瓦片中堆積了些許塵土,而塵土之上,又長滿了青苔和野草。
還有一面墻壁,被一株水桐樹強勢破開。
而四水歸堂的天井里,更是雜草叢生。
高明程擔心房子有坍塌的風險,因此沒讓許多美和小旭旭進去參觀,而是去附近的小賣鋪買了幾包煙,他拿著煙,找到一戶人家,寒暄幾句后,將一包煙遞過去,就得到進屋參觀的允許了。
許多美滿懷好奇的看著眼前的古建筑,然后踏進門坎。
這棟房子是清朝的,因此是前廳后堂的格局,堂前有較為狹小的天井,這處天井,既能夠采光通風,又取四水歸堂之意,也就是俗話說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狹小的天井里,還有部分積水,在積水中,有兩只一大一小的烏龜趴在那兒一動不動。
聽屋子主人說,這烏龜養了很多年了,而養了烏龜的天井,就是下再大的雨,水也不會蓄積下來,而是會快速排出,這就是因為烏龜經常在溝渠中活動,起到了天然疏通的作用了。
除了屋子主人住的房間,其余地方,比如廳、堂、廚房等,高明程都領著許多美參觀了一遍。
離開后,他又找了幾棟格局有所不同的屋子,跟主人溝通交流后,香煙開路,得到了進去參觀的允許。
和清朝的前廳后堂不同的是,明朝的房子,大多是前堂后廳了,但不管怎么樣,中間都有一個狹小的天井,若是遇到大些的房子,那么天井的位置也會對應的擴大一些。
連續參觀了幾家,最后在玉隆萬壽宮這邊的食堂買了飯吃。
高明程帶許多美來參觀這些古建筑,不是他們有文化素養,而是純粹的好奇。
小時候,他們都曾聽老人講古,說高家村以前的房子,是從明朝時留下的,到清朝時,又加以修繕和擴張,整個村子的人,都是居住在一起的。
那會兒,房子與房子隔的很近,每當下雨時,大天井、小天井都有嘩啦啦的聲響傳來。
但再大的雨,也不影響村民在村子里走動,因為所有的屋檐俱是連在一起的,而天井中的雨水,也會順著天然渠道流入村口的池塘。
可惜,這一切,都止于一場大火。
許多美感慨的說道“我記得我小時候,我爸也跟我講過高家村老宅的事情,那個時候,我爸家住在村里西北角的一個屋子里,當時只有兩間屋子,吃飯的土灶都是搭在外面,一旦下雨,就沒法煮飯了。”
“我爸說,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曾有軍閥到村里抓壯丁,當時很多人都躲到山里去了,我爸也想躲,但來不及了,還是被人抓走了。”
“他跟著隊伍一路走,一直走到福建那邊去了,幸運的是,他所在的隊伍沒有打過仗,只需要負責運輸物資。后來大部隊輸了,隊伍也亂了,他就趁機逃了出去,一路往家里走,半路時,他餓暈在一戶人家的草垛邊上,要不是那戶人家好心,把他救了,還喂他吃了一碗粥飲,他可能就會死在那里了。”
提起往事,許多美的臉上充滿了追憶。
其實她對她爸的記憶,已經開始有些模糊了。
因為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她出生后不久,她媽就死了,她爸一個人拉扯四個孩子長大,又當媽又當爸的,過的十分的辛苦,之后沒幾年,就得病死了。
高明程安靜的聆聽著,一面抱著小旭旭,一面給他喂飯吃。
過了一會兒,才說道“這邊的房子和我們村以前的不一樣,這邊大多是獨門獨棟。我以前聽人說,贛州那邊好像有和我們村以前一樣的房子,我再找人打聽打聽,要是有的話,我帶你去那邊看看。”
許多美抬頭看著他,眼睛亮亮的,用力的點點頭“好”
她還是想去看一看她爸口中所說的那種房子。
整個村連在一起的房子
在這邊吃了午飯后,略做休息,高明程就帶著老婆和孩子返回市警局了。
高國兵他們是上午開會,午飯在局里吃,下午就可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