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當地,自然也是產掛面的,只是口感要差那么一點而已。這點差距,對于普通人來說,倒也不是很明顯,因為價錢也會彌補這些不足。
高明程說道“是后柳巷那家的掛面嗎”
許多美點頭,后柳巷那邊有一戶人家,就是以做掛面為生的,據說他們家做面條的手藝也傳承好幾代了,口碑不錯,就是產量有限,在外面的名氣也不大。
高明程自然吃過,并且后世這戶人家依舊在做面條,那會兒的年輕人不愛去這種手工作坊里買,但本地上了年紀的人,卻會紛紛前去購買。
在他們這輩人的心中,那家手工作坊制作出來的掛面,才好吃,比那些工廠生產,然后用花里胡哨包裝的面條要好吃的多
高明程說道“那你明天多買一些,下次回村時,我給奶奶和細奶奶都帶一些,掛面好消化,適合她們吃。”
“好。”許多美點頭應下,并且在心中決定再多買一些,給她二姐也送兩斤吧
住的近就是如此,許多美多多少少都會想著她二姐,至于大姐和三姐,平時沒事的話,很少走動,只有過年時才會來往一下。
第二天時,天公作美,并沒有再下雨了。
許多美找了個店里顧客少的時間,準備去后柳巷那邊買掛面。
她不會開車,但會騎自行車,于是騎著自行車朝后柳巷而去,出發前,因為要購買大量的掛面,高明程還曾提議開車去,卻被許多美白了一眼拒絕了。
后柳巷離這邊不算太遠,走路的話得二十多分鐘,但也沒必要開車去,汽油不要錢的啊
于是高明程挨了一記瞪眼,老老實實的在店里帶娃。
后柳巷是一排低矮的房子,房子有新有舊,新些的房子,大多是兩層樓的,而舊房子則是平房。
制作掛面售賣的那戶人家就姓柳,他家是舊房子,但占地寬闊,并且樓上不是蓋瓦,而是搭了一個簡易棚架,因此屋頂上和后院,都擺著百十根竹竿搭架,竹竿上則掛著很多面條。
許多美把自行車停靠在屋子的旁邊,然后大步走了進去。
一進去,就看到一群人在做事,有人揉面、有人拉面、還有人往缸里倒面粉,然后再按照比例加水、鹽、油等。
看到許多美登門,立即有人放下手中的活,前來接待她,得知許多美要買掛面,當即領著許多美來到放置成品掛面的地方。
這家手工作坊,從業人員全是自家人,像攪拌面粉和揉面的,是力氣大的男人,而負責拉面和把拉好的面條掛起來晾干、以及包裝的,則是細心的女人。
除了掛面,他們家還賣普通的面條,而這普通面條又分為兩種價錢,貴點的是一次性成型的面條。
便宜點的則是二次成型的面條。
這二次成型的面條,用的原料就是一次成型面條的邊角料,比如說裁剪下來的,或者不小心弄斷弄碎的。
這些邊角料積攢的多了,就再次加水攪拌,然后將之制成面條。
如此,價錢自然要便宜點。
至于許多美要買的掛面,則是這家店最貴的一種面條,因為掛面的工藝復雜,用料也是最好的。
“我要三十斤掛面。”許多美說道,然后看著對方拿出一個袋子,然后往袋子里放了十五包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