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是司禮監大太監,在他之前,司禮監也只是十二監中一個稍微重要的部門,真正的權力最大的部門是內宮監。
內宮監除了負責所有木、石、瓦、土、塔材、東行、西行、油漆、婚禮、火藥十作,及米鹽庫、營造庫、皇壇庫。掌宮室、陵墓營造及銅錫妝奩、器用與冰窖等工作。
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統管所有太監,總管所有宦官事務,內宮監是名副其實的“第一署”地位,而且實際上也居于總管、統領其他宦官機構的地位;
但是內宮監大太監鄭和一直四海揚威,不屑于管理這些蠅營狗茍之事,所以太監總管一職,才落到了司禮監的頭上。
也是從王彥之后,司禮監才真正變成了太監第一監。
李謙知道,朱棣這樣說,肯定是吩咐司禮監,要在海貿事務上配合太孫了。
而這個時候,朱瞻基一行則被一幫工部官員和工匠迎進了煤山。
今日雖然是中秋節,但是煤窯可不能隨便熄火,即使是中秋節,也仍然有不少工匠在這里忙作。
“殿下,請小心一點,有什么事你吩咐一聲就好了,何苦來這腌臟地方。”
朱瞻基用一塊絲綢手帕,捂住了鼻子笑道:“皇祖父將這件事務交給了我,我當然也要盡心一些。這里雖然腌臟,但是這么多工匠都能忍受,我也沒什么忍受不了的。”
踩著厚厚的煤灰,李亮小心地跟在后面,幫朱瞻基提著外袍的下擺,生怕蹭臟了朱瞻基的新衣。
如今的煤山還是真正的煤山,除了清理出來的三海的污泥,這里堆滿了從西山那邊拉來的煤炭。
這些煤炭燒制了建設燕王府的墻磚,廢渣又被堆在了煤山這里當地基。
而在煤山北側,就有一排八個磚窯,其中六個是燒磚的,兩個是燒炭的。
這個時代根本沒有什么環境保護思想,人們連填飽肚子都艱難,沒有人會有閑心關心環境問題。
所以,這里的環境的確有些惡劣,那些煤炭工人,磚瓦工人們,一個個臟的看不出本來面貌。
朱瞻基哪怕有與民同樂的思想,也受不了漫天的煤灰,所以只能拿一塊手帕堵住鼻子,最起碼也能過濾一下。
朱瞻基的目的是想要來查看一下如今大明燒炭的技術到底發展的怎么樣,能不能將技術分級。
如果能分級,就把最好的技術保留下來,只向兀良哈人輸送次一等級的技術。
但是眼前的一切有些讓朱瞻基失望,哪怕是技術最好的燒炭師父,他也只是靠經驗來烘烤焦炭。
這也是大明大部分技術工作者的通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大環境如此,朱瞻基也沒有辦法。
漢朝時期,儒家霸占的話語權,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就已經完全固化了。
工匠比農民還不如,只能算低等人,他們又沒有商人有錢,所以他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