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早的望遠鏡是太孫殿下發明的,據說是他拿著進貢的凸透鏡,在太陽下烤螞蟻的時候,偶然把兩個鏡片疊在一起,發現能把遠處的景物拉近,所以讓工部的工匠把兩個凸透鏡安裝在一個空心直筒上,制作了第一個望遠鏡。
不過這樣的望遠鏡看到的景象是顛倒的,而且鏡像模糊。
后來經過各種試驗,包括在兩個鏡片之間加一個凸透鏡,加一個凹透鏡等各種方法,終于解決了鏡像顛倒問題。
但是,這樣的望遠鏡取決于鏡片的透明度。三層過濾和多層過濾,讓制作出來的大部分望遠鏡都不合格,想獲得一架望遠鏡,需要打磨師傅精挑細選,一個個地試。
這架望遠鏡卻景象清晰,并且拉近的倍數也比馬致才知道的要更大。作為一個技術專家,馬致才一下子就忘記了妻子還在等他,拿著望遠鏡來到了屋外,望向了西北方的清涼山寶塔。
良久,他才放下了望遠鏡問道:“迪兒,可曾計算過倍數?”
馬迪點了點頭說道:“侄兒計算過,按照光線折射的比例,這架千里鏡能達到四十倍的倍數。”
馬致才倒吸了一口冷氣,手都忍不住顫抖了起來。如今軍中使用望遠鏡大多只有六七倍,少數能達到八倍到十倍。
而太孫當初為了鼓勵他們制造出能看的更遠的望遠鏡,曾親口許諾若造出數十倍的望遠鏡會重賞。不僅有錢財獎勵,甚至還能直接升官進爵。
他顫聲問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馬迪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發明有多大的影響,說道:“侄兒發現在兩個鏡片之間加一道鏡片,雖然解決了倒影,卻也讓景象模糊。既然望遠是通過光線折射,那么三棱鏡的折射比凸透鏡和凹透鏡都好,所以侄兒自己打磨了一個三棱鏡,裝在了里面。”
馬致才也精通技藝,馬迪一說他就明白了過來。“好,好,好,迪兒不愧是我馬家的千里馬,這次你可是立下大功了。”
要不是家中還有兩個錦衣衛,他都有些迫不及待想要把這個望遠鏡進貢上去了。想到了兩個錦衣衛,他也冷靜了下來,現在還不知道皇上會怎么處置他們,有這個望遠鏡在手,他確信自己能保命了。
所以,這個望遠鏡暫時不要上交工部,等旨意下來的時候拿出來,關鍵時刻能救全家性命。
與馬致才的患得患失,心神不定相比,紀綱卻是陷入了狂喜之中。
去年投靠太孫,當時他也憂慮無比,生怕皇上一氣之下就砍了他的頭。
皇上如果要殺他,除了錦衣衛,幾乎沒有人會同情他,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恐怕都會放鞭炮慶祝。
但是,身為錦衣衛指揮使,本來就是要做孤臣的,他若是敢與文武大臣媾和,恐怕十年前他就完蛋了。
他很清楚自己無路可退,只能拼命向前沖,向前沖還有一點希望,敢停下來絕對死無葬身之地。
他沒有任何后路,而太孫,成為唯一的希望,現在希望終于變成了光明。
想要馬兒跑,哪能馬兒不吃草。
既然想要用紀綱,又要讓他用心來做事,那么就必須給他一個希望。
所以,朱瞻基拿出了忽悠朱棣那一套,將自己想要開發日本銀礦的計劃泄露了給他,并且讓他開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