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原本還有些自矜,自認在水師統率,軍伍編制方面,有著他人不及的能力。大明眾將能與他相比者,也不超三五之數。
更重要的是,他資歷夠老。從追隨魏國公徐達戰灰山、黑松林之戰,就已經聲名鵲起。后來更是在當今皇上潛邸時期,就追隨麾下。
但是,李亮拿出的這一套據說是出自太孫的方略,卻從他從來沒有想到過的角度,詳細規劃了海軍組建的各個部門,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和協調。
看到這份方略,他自認自己絞盡腦汁寫出來的方略,已經可以燒掉了。
沒有了自矜的資格,劉江的心里又變得患得患失起來。既然太孫已經有了如此詳細的方略,那么自己還能做些什么呢?自己又在什么方面才能發揮自己的作用呢?
從兵部出來,劉江再也忍不住言語試探道:“李少監,江觀此份方略,較江之所著,高出數籌。若按此份方略,我大明水師,不海軍,將成天下第一海軍,無人能擋。”
李亮這個時候也頗有些自得地說道:“殿下生而知之者也,自然非我等能及。不過殿下常說,大明由太祖以來,國勢強盛了,但是制度卻還跟不上大明的國勢。故需重新建立一套新的制度,以便對大明進行更有效的管理。但是,制度再好,也需要得力的人來執行。天下這么大,僅靠太孫殿下一人是管不過來的,所以,這也是劉都督的機會。”
劉江立刻明白了過來,抱拳說道:“江愿為殿下馬前卒也。”
李亮滿意地說道:“待會兒見到殿下,不管都督有何高見,都可暢所欲言。殿下從不以言辭罪人,只要都督胸有丘壑,殿下自會重用。”
故意不給劉江足夠的時間,讓劉江方寸大亂,然后再言辭指點一番,自然就能獲得劉江的感恩。
李亮雖然并無高才,在其他方面幫不上太孫,但是在為人處世,拉攏人心方面,卻頗得其中三味。
也因為這一點,朱瞻基現在用他是越用越舒心,雖然金闊現在又東山再起了。但是金闊權勢雖大,更多偏向于做事,朱瞻基身邊的這些瑣碎事務,還是李亮用的最順手。
自承天門進端門,午門,又自左順門入文華殿,繞過了文華殿,就來到了興慶宮。
一路上,李亮拿出的太孫腰牌暢行無阻,不管是錦衣衛,還是其他內監,絕無二話。
看到這一幕,劉江也能知道太孫在宮中的威勢,不管是內監,還是錦衣衛等人,都已經將太孫當做了這個宮殿未來的主人。
文華殿是東宮駐蹕,但是在規制上,卻遠遠小于興慶宮。
特別是當今圣上現在并無公主,興慶宮旁邊的永福宮,永壽宮也都跟興慶宮同屬于一片宮殿,讓興慶宮的規制更顯龐大,較之文華殿,要大出數倍。
光是從這一點,就能看出當今圣上對這位太孫的重視。
雖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但是太孫上有皇上照拂,下無相爭之兄弟,這個皇位,能與之相爭者,一個也無。
若是自己幫助太孫掌控好了海軍,太孫的手里就又多了一把利刃,更無對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