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國雖然勢力稍弱,也向大明俯首稱臣,但是卻與如今的北元韃靼和瓦剌勾結在一起,共同面對大明的威脅。
雖然知道那里如今對大明的威脅并不是很大,但是朱瞻基也一直在考慮如何改變那里的格局。
以宗教信仰為例,如今的西域,其實如今都是信仰佛教的。朱瞻基最開始知道這些的時候,還非常詫異,但是這是事實。
他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綠綠成為了這里的主要宗教信仰。
現在的大明想要移民過去非常困難,首先就是大明的人口本來就不多,現在可不是后世幾億人的時代,如今的大明,總共也沒有一億人。
其次,交通條件的限制,也讓大明對那里的區域實際上很難做到完全統治,一次行軍都要大半年一年的,光是補給就能把大明的經濟拖垮。
所以想要治理西域,還是要依靠其他策略,不到萬不得已,不能開戰。
現在,他正在考慮如何利用西域的土地來種植棉花,利用經濟控制西域,就遇到了西域的使團回國,這還真是瞌睡遇到枕頭了。
在宮中,朱瞻基也見到了這次出使西域的使團正首領中官李達。
身為家臣,李達一見面就大禮跪拜,磕了三個頭才說道:“內臣李達叩見殿下。”
“快快請起,李少監,看座。”朱瞻基親自扶起他說道:“自你們出使西域,孤就望眼欲穿。去冬十一月得知你們抵達帖木兒國國都哈烈,此后數月就杳無音信,不知一路可還順暢?”
李達半坐在朱瞻基的下首,笑道:“此行前期并不順暢,像別失八里等國對臣等就不冷不熱,就連提供一些馬匹也推三阻四。不過待陛下于漠北擊潰瓦剌部的消息傳到西域,所有小國無不震撼,就別有一番姿態。”
“此次回返,哈烈、撤馬兒罕、俺都準、八答商、迭里迷、沙鹿海牙、右賓塞藍、渴石、養夷、別失八里、火州、柳陳、土魯番、達失干、卜范兒等十七國都派了使臣來我大明朝貢。”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那我交待你的任務可否完成?”
李達笑著從袖子里掏出了兩本裝訂成書的竹紋紙笑道:“吏部員外郎陳誠乃是難得人才,此去兩年,他在途中成書兩冊。一本是《西域番國志》,此書主要介紹了西域各國的具體情況,包括朝內諸大人,諸勢力,包括軍力,民力。另一冊是《西域行程記》主要描述了西域各地的風土人情,地形地貌,物產產出等。”
“臣得殿下囑托,自然不敢馬虎,雖能力有限,但也知知人善用。此兩冊書主要乃陳誠一人所著,臣等其他人等都是輔助,不敢居功。”
話雖然這樣說,但是言語內外都是自夸。不過這也難免,他是主官,不管陳誠有多大的貢獻,都少不了他的一份功勞。
而且他也知道朱棣和朱瞻基的脾氣,不敢隱匿了陳誠的功勞。要不然,待朱棣,朱瞻基找他討論書里面的內容,他卻回答不上的時候,那就是欺君之罪。
他們這些內臣都是家臣,不受國法保護,就是朱瞻基直接把他殺了,也沒有任何人替他說話。
自己如獲至寶地接過了兩本書,對一邊的孫林說道:“將呂宋國上次進獻玳瑁,賞李中官一盒。李中官稍坐,我先看看此書,再與你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