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逃出去,他們就還有希望。
所有人都瘋了一樣向自己的船上逃去,因為有著自己的明確目標,所以局勢雖然混亂,卻也有著自己的規律。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一次的大明水師幾乎出動了三分之一的水師兵力,而他們不過是整個計劃里的一個誘餌。
他們很快就會知道,他們完全沒有希望逃走。
也就在這個時候,陸地上的攻擊開始了,沖在最前面的就是朱瞻基的親衛羽林衛。
趙永亮率領著一千五百人的火槍手,分成了三排,形成了一個扇形,目標直指港口。
在這種急行軍的狀態下,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千多米,但是每個士兵都喘起了粗氣。
每個士兵的左臀掛著火藥,右臀掛著彈丸,肩背長槍,一直沖到了港口的外圍,形成了一個散兵包圍圈。
這種陣勢,在冷兵器時代是很少見的,還有幾個留守狙擊的倭寇想要來占點便宜,但是被海軍的大刀隊嘩嘩幾下就逼散了,倉皇而逃。
港口一帶,原有的幾排房子之間的道路上,被倭寇堆滿了雜物,形成了一個隔離帶。
大約一兩千倭寇被留守在港口,他們要為其他人上船爭取更多的時間。
在距離對方還有兩三百米的地方,趙永亮吹響了口中哨子。跟在后面的一千五百羽林衛立即退到了路邊,相互協助,點燃了槍管上綁著的引線。
這種引線與鞭炮的火引有些相似,不過是用棉線加上凝固膠形成的。火繩是軟的,但是卻燃燒緩慢,一根火繩,可以燃燒半個時辰。
而他們讓出的道路上,空地上,三十架火炮被分散著對準了港口。
板車的輪子被卸了下來,火炮被平放在了地上,對準了港口的船和前方的障礙。
然后,裝藥手,裝彈手,緊張有序地開始填裝。
不論是火炮,還是火槍,朱瞻基都讓人嚴格測試過最佳裝藥量,每個彈藥包都用油紙包了起來。
這種定裝是幾百年后才出現的黑科技,火藥定裝,可以節約開槍的時間,也對槍管的維護有利。
這是羽林衛的第一次火炮和火槍實戰,每個人都嚴格地按照訓練手冊,緊張地準備著。
即便是這樣,還有人慌里慌張,忙里出錯,差點沒有命令就開槍了。
而他們的最前面,是五百名兩人一組,舉著厚木板的同僚。
“大人,炮臺已經準備完畢。”
趙永亮奮力吹響了口中的哨子,舉起了右臂,旗手隨著他的動作壓下了大旗。鼓聲隨后響起,十門火炮就咚咚咚地響了起來。
可惜的是,雖然目標對準路上障礙的火炮建了功,炸開了不少阻礙。而那些向海上射擊的火炮,炮彈大多都射進了海中。
負責校隊和瞄準的士兵連忙又重新校對,第二輪射擊又開始了。
這一次,取得的成績有了上升,堵在前方的倭寇們根本不敢用身軀來擋那些炮彈,倉皇后退。
趙永亮壓抑住進攻的**,再次讓火炮進行第三輪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