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聲一響,藍旗預備,紅旗射擊,綠旗進軍。
大明的登陸部隊雖然分成了不同的陣營,但是基本都以這種進攻方式不緊不慢地向前推進。
在這種熱兵器剛剛大規模應用的年代,軍隊的指揮系統如果不想出現混亂,就必須以這種有些僵硬的的方式來進行進攻。
雖然這會減弱靈活***費一部分進攻的威力,但是這種方式能夠保證基本的威力下線。
而即使處于下線的威力,也不是任何冷兵器陣營能夠抵擋的。
東瀛人的抵抗更像是在送死,他們幾乎威脅不到大明士兵的生命。
甫一交鋒,大批的東瀛武士就像被收割的莊稼,被收割了一大片。他們都是最為英勇的武士,但越是英勇,倒下的越快。
他們的倒下又影響到了其他人,讓所有的人的士氣消失無蹤,開始了潰逃。
而大明士兵這邊,只有零散的士兵被敵人的暗箭所傷,他們被隨隊的軍醫快速地轉移到了陣營的后方。
倒下的東瀛人卻沒有人照應,那些受傷慘叫的武士們,在歷經痛苦之后,被跟在攻擊陣營后面的輔助士兵用短刀割開了喉嚨。
他們的人頭也被一個個割下,作為登記軍功的憑據。
在德島市,五百個火龍軍的士兵幾乎就能遍布那個小城,但是在島嶼眾多,水系眾多的大阪,他們根本不夠分配了。
如今的大阪,雖然與后世的規模根本無法相比,但是也聚集了超過十萬民眾。他們以大阪城和天王寺為中心,發展起來了一個面積超過五十平方里的巨大城池。
在城墻之外,是數萬平民的棚戶區,這些棚戶區分布在數十個臨岸的小島和河道邊,組成了一個迷宮一樣的復雜區域。
眼見不能力敵,東瀛人主動用火焚燒了各島嶼與河道之間的木橋,拆掉了石橋,期望以這種方式來阻擋大明士兵的腳步。
登陸的大明士兵越來越多,從最南側的住之江區,到大正區,再到港口區,浪速區,西成區。
這數萬的士兵進入這些區域,就像浪花濺到了池塘里,再也看不到任何漣漪。
但是風暴不僅僅來源于人數,更來自于大明士兵能夠掀起的武力風暴。
站在距離港口區大約三里的海面上,朱瞻基能夠清楚地看到城市各處升起的陣陣白煙,那些都是大明士兵的火槍,射擊造成的煙霧。
根據這些煙霧的移動,就能判斷出大明士兵如今的進攻態勢。
缺少小船穿行的大明士兵在橋梁被破壞之后,進攻的確受到了阻礙,不過,這些困難只是戰斗過程中的過程,并不能改變整個戰場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