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下可就不是點火了,而是放了一把熊熊烈火。
文臣都認為此賞太過,武將們一個個卻激動無比。
一直到最后,朱棣明言不僅武將,就連文臣若在海外歸化的過程中立功,也能得此封賞,這才平息了這場紛爭。
聽著劉萬描述朝堂上的紛爭,朱瞻基開心地笑了起來。
今日播下了一顆種子,這棵種子以后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啊!
只要大明的精英分子們都將目光投向海外,這個世界就很快會被染黃。
封建立國,這可是自秦皇統一天下后,就再也沒有過的創舉。
能當一方土地的主宰,這可比位極人臣更要能吸引人。
不僅僅是文武大臣,就連朱高熾也被震撼的不輕,到了下朝回來,依舊還有些魂不守舍。
“此計可是你向你皇爺爺進言?”
朱瞻基將他引到了世界地圖前面,指著那美洲,澳洲,非洲問道:“父王,若不是以封建制度,我大明如何能有效統治這個天下?以東洲為例,船行半年,一年才能抵達,沒有好處誰愿意背井離鄉去那里?我大明想要管理那里,不實行分封又能如何管理?”
朱高熾大呼道:“若不能管,我大明要之何益?”
朱瞻基笑道:“那里有大片的金山,銀山,難道父王不想要嗎?”
這一下朱高熾不那么理直氣壯了,只是嘆道:“以利驅之,因利亡之啊!”
朱瞻基當然跟他解釋不通這個世界如果大明不去占有,以后那些歐洲人就會去占有。最后他們增強了自己的實力,就會來打大明。
不管如何,大明先占據這些地方,大力移民。哪怕這些地方以后不再聽大明的話,那里也都還是漢人,還是黃種人。
這樣幾百年下來,不管是黑人,還是白人,都給我老老實實窩在歐洲和非洲那旮旯里,別想翻了天。
那個時候,即便是大明亡了,這個世界也是說中國話,寫方塊字的漢人做主。
朱瞻基只能說道:“若父王不愿,當可以我朱姓王爺開始分封,文武大臣降封,這樣不管如何,這個天下就還是我朱家的。”
“陛下駕到……”
朱瞻基父子顧不上說話,親自迎了出去。不過他們還沒有出門,朱棣就已經進了正殿。
“你們父子在說些什么?”
朱瞻基將父子兩人的爭執說了一遍,又說道:“外臣不得封王,而我朱家王爺與其留在王府圈禁,不如放他們到東洲,南洲。這中洲大地,就留我嫡系一支,今后子孫后代亦可如此照辦。以后這個世界都是我朱家的,還可以手足相望,互為憑仗。”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此理倒是在理,但那些族裔不愿背井離鄉又該如何處理?”
“此事不便強求,我愿為先鋒,攜各王府兄弟手足一同去海外探路,然后再謀后事。萬事開頭難,只要在各地有了基礎,還怕發展不起來,吸引不了人去嗎?”
朱高熾斥道:“身為太孫,君子不立危墻之下,你卻遠渡重洋,置自己于險境,此舉不妥。”